投稿|索尼造车,意在中国?( 三 )
从外形设计、到内饰风格,可以看出索尼在车型的设计上与国内一些新能源车企的车型极为相似,由此业内也有声音认为索尼或许在向国内的新能源车企学习,而它这样做的目的,在孙浩看来,不仅可以积累成功的造车经验来加快自身的进度,同时也是为其之后在中国市场上推出产品做准备 。
有这样的推测也不意外 。
从索尼推出的这两款新车型尺寸来看,都突出了一个字:大 。比如VISION S长宽高分别为 4895*1900*1450mm,轴距为3000mm,这一尺寸与定位为中大型车的蔚来ET7差不多 。
文章图片
VISION S(右)和ET7,图源官网信息
相比之下,作为日系车企三巨头的丰田、本田和日产,近些年在国内推出的新能源车型基本都聚焦于小型和紧凑型车型定位,比如雷凌双擎E+的车身尺寸为4645*1775*1480mm,与VISION S相比小很多 。
VISION-S 02的尺寸为4894*1930*1651mm,轴距约2900mm,定位属于一款中型SUV;反观本田的eNS1,定位为紧凑型SUV,两者尺寸相比也相差很多 。
索尼的两款新车型车身尺寸比较大,其背后的目的或许也是更好地适应中国消费者的习惯 。连线出行曾在多篇文章中认为国人对于汽车产品,更加喜爱较大的车型,以至于宝马、奔驰等老牌车企也是为了中国市场,推出了加大版车型产品 。
虽然车型产品还没量产上市,但在业内看来,索尼大概率已经将产品的主要市场标定为中国市场,而索尼这样做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
02 中国汽车市场有多诱人? 很长一段时间里,在全球汽车工业的赛道上,中国都不怎么占优势 。
由于欧美、日本汽车工业起步较早,并很快在本国诞生了福特、克莱斯勒、BBA、丰田、本田等老牌车企,这些车企也凭借着福特T、皇冠等爆款车型将自己的产品卖到全球各地,就此也就奠定了这些国家在汽车工业上的实力 。
文章图片
丰田“皇冠”,图源丰田中国官微
而我国的汽车工业,是从上世纪70年代才开始有了较为明显的发展趋势,但当时国内的汽车产量与美国等国家的差距过大 。比如1978年,国内汽车产量仅有14.9万辆,而美国同期却可生产1287万辆 。
为了改变这一弱势,我国开始鼓励一汽、上汽和北汽等国内车企与宝马、奔驰、奥迪和丰田等老牌车企通过合资模式进行合作,试图通过这一模式,来促进国内汽车工业的发展 。
但最后由于这些外资车企对于相关技术的封锁,国内车企到头来并没有获得太多核心技术,以至于在那些年国内汽车的生产规模和市场规模虽然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在技术方面与国外汽车工业还有一些差距 。
但到了2010年,很多人看到了改变这一局面的转机 。
当年,国务院把新能源汽车确定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随后为了推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国家推出了名为“十城千辆”的政策,很快武汉、上海、合肥和襄阳等城市就开始在各自城市内推动新能源公交车的普及 。
四年后,随着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带着十几辆Model S来到中国,国内也正式掀起了一场新能源造车浪潮 。与前些年浪潮不同的是,这一波浪潮聚焦于与消费者更为贴近的新能源乘用车 。
推荐阅读
- 耳机|索尼LinkBuds体验:环境音让内外通透,开放式环形设计令人惊叹
- 投稿|一度超越微信登AppStore榜首,但“元宇宙”社交也难逃“月抛”魔咒
- 投稿|陕旅饭店集团破产重整,昔日“混改模范”为何沦为反面教材?
- 投稿|疫情之下,本土自主设备如何突围?中国制造的投机主义和长期主义
- 投稿|即视角|出海正当时:欧美、东南亚、中东、拉美市场观察
- 投稿|“东南亚小腾讯”跌入谷底:受阻的业务飞轮撑不起千亿市值
- 投稿|员工行为几乎全裸?深信服“监控门”背后
- 投稿|信任危机?一场针对民族企业的商业“阳谋”
- 投稿|体量庞大,微软还能突飞猛进吗?
- 投稿|估值近百亿,从下沉市场走出来的书亦烧仙草,凭什么成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