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陆正耀可能选了“地狱模式”( 二 )


投稿|陆正耀可能选了“地狱模式”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舌尖工坊合作伙伴计划书
一份料理包中 , 既有速冻调理制品 , 也有生鲜类的净菜 。以舌尖工坊APP上一份净含量345g的干锅肥肠为例 , 其中卤肥肠200g , 配菜包115g (包含洋葱、青红椒)、香辣酱30g 。
配菜包作为一种生鲜产品 , 其加入对于整个预制菜的风味有更好的提升 , 对于消费者也更方便 , 但众所周知 , 生鲜产品的损耗问题难以避免 , 很容易影响门店利润 。这对于本身毛利率就不算高的预制菜来说可能是不小的负担 。
目前市场上to C端的预制菜品牌 , 如珍味小梅园、味知香、冻品先生普遍是纯速冻调理制品 , 保质期在数月甚至一年 , 对于门店周转率的要求并不高 。
一旦加入了生鲜类的配菜 , 其保质期就只有数天时间 , 这就让整条供应链变得更加复杂、对于门店周转效率的要求也大大提升了 。
按照此前行业内的通行做法 , 这些净菜配菜一般都由郊区的工厂统一加工再配送至城区各门店 , 几乎是另外开辟出一条供应链 , 在整体的成本上要高出不少 。
02 升级版的“青年菜君”?

影响舌尖工坊成功与否最关键的因素 , 还是要归结到消费者接受度 。
一位专注消费领域的投资人告诉巨潮 , 舌尖工坊让他想起了在始于2012年的上一轮O2O创业潮中失败的青年菜君 。
创立于2013年的青年菜君是一家售卖半成品净菜的O2O企业 , 曾经获得过梅花创投、真格基金等知名机构的多轮融资 , 但因为资金链断裂倒下 。
归结其失败的原因 , 相关从业人士认为青年菜君的客单价较低 , 且物流、生鲜损耗等成本侵蚀了利润空间 。在盈利困难的情况下 , 青年菜君在线下铺设门店、自提柜等重资产投入消耗了过多资金 , 最后资金链出现问题 。
青年菜君原供应链总裁曾行曾撰写《我劝大家不要做To C净菜的三大理由》指出 , 一是消费者对于净菜接受度不高;二是预售模式有难度 , 消费者也不知道明天吃啥;三是做社区生鲜还是要解决订单密度问题 , 单独做净菜很难支撑 。
舌尖工坊并未采取线上预售的模式 , 其预制菜几乎全部都是荤菜 , 也保障了更高的客单价 , 但重资产投入和订单密度的问题仍然存在 , 这使得其看上去很像是一个升级版的青年菜君 。
与当初的青年菜君一样 , 巨潮认为 , 影响舌尖工坊成功与否最关键的因素 , 还是要归结到消费者接受度 。
对于一家线下门店来说 , 辐射范围内的客流能否支撑其正常运转非常重要 。虽然近两年预制菜在大众心中的接受度提升 , 但一定程度上源于疫情导致的餐饮消费由外出转变为居家 。预制菜在C端能否持续火热仍有待市场验证 。
有行业专家分析指出 , 目前预制菜的消费群体分布呈现金字塔状 。金字塔顶端占比10% , 这类家庭有全职太太或者保姆做菜 , 一般不会采购预制菜;金字塔底端占比50% , 这类人群对价格敏感 , 要求价格低 , 也不是主要客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