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冰墩墩被疯抢,冰雪产业链背后价值几何?( 三 )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整个冰雪产业目前还处在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阶段,这一点雪场的数量和规模上就可以得到体现 。国家体育总局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滑雪场数量为568家,2019年这个数字达到了770家,预计2022年将达到1000余家 。此外,滑雪人口渗透率也不高,2020年全年1288万滑雪人次,滑雪人口渗透率仅占1%左右 。
拆开来看,整条产业链具体可以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体育基建类,比如滑雪场,滑冰场等基建设施;
第二个层面是体育用品类,也就是当人们的热情被激发后,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中需要购买相应的装备;
第三个层面可以称之为体育+,也就是冰墩墩这一类周边产品,它是人们最初的热情被激发后,“跟风凑热闹”式的受益者 。
从热度和持久度上来看,热度的起来和受益持久度是成反比的:
第一个层面的体育基建类是热度起来的最慢,但受益持久度最长的 。因为这个层面的投入金额巨大,通常是以十亿级别来计算,同时回报周期又十分长 。在之前,主要是房地产商在做投入,当作商品房的配套来投入 。但一旦建成,将会持续给整个产业链带来贡献 。
第二个层面体育用品类,这一类属于热度和受益度相对均衡的产业,具体的发展取决于国家对冰雪产业链的持续投入,以及人们对冰雪运动的持续热情 。
目前购买一套滑雪装备要价不菲,远高于篮球、羽毛球、游泳等运动项目 。
滑雪装备一般包含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滑雪服、速干衣等服饰配件,第二部分是雪板、雪鞋等大件雪具,第三部分是头盔、雪镜等安全装备 。
一般来说,购买一套“平价”的入门级装备,花费在3000元-10000元之间 。如果要追求“品质”,甚至是“品牌”,那就没有上限了,从头到脚一套顶级装备高达数万甚至十数万不等 。
滑雪装备毛利较高,根据Mob研究院数据显示,滑雪装备中的滑雪板、滑雪服毛利率约为40%-50%,头盔、雪镜毛利率可达到70% 。因此,众多体育专业品牌,甚至是奢侈品牌都有滑雪系列 。比如K2、Burton、Nitro等专业滑雪品牌,Chanel、Prada、Fendi、LV、Dior等奢侈品牌也有相应产品线 。
第三个层面的体育+是最容易爆火,但相应的也最不容易持久的一类 。
吉祥物等周边产品是标准化产品,拉动机器就能批量生产,没有稀缺属性 。当奥运会结束,这类吉祥物就失去了持续购买的动力 。你还记得08年奥运会期间你四处抢购的福娃吗?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正是这一类价格低、情绪附加值高,又可以不断翻陈出新的产品,最容易维持住全民的热度 。
另一类体育+还包括体育明星和话题人物,民众对他们的追捧,形成氛围,反哺行业 。
体育+层面的火爆像一阵风,来得快,去得也快,但火借风势,熊熊燎原 。
这也是为什么资本密集投入到体育+产业中 。2021年2月,滑雪垂直领域互联网服务商GOSKI完成2000万元人民币A+轮投资;8月,滑雪影像社交app滑呗完成4000万人民币A轮融资,由高瓴创投投资;滑雪产业一站式服务平台SNOW51完成了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和玉资本参与 。
【投稿|冰墩墩被疯抢,冰雪产业链背后价值几何?】比赛哨声已经吹响,产业参赛者如何抢跑,我们拭目以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