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金庸背后,揭秘你不知道的香港查氏家族办公室( 二 )


如今,CMC正从单一家办变为一个联合家办,并接受一些外部资本的进入 。
02 偏爱规模克制的基金CMC不喜欢规模太大的基金,主要是因为得不到它们的关注,且在谈判的时候,自己没有太多的主动权和灵活性 。“对它们来说,我们只是一个数字而已 。”Elizabeth说道 。
如,CMC的证券投资组合经理只关注对冲基金,喜欢规模克制的基金,AUM在2-5亿美元之间 。
原因是,Elizabeth发现,当他们投资了那些4-5亿美元的基金,以为自己做的是正确的决定时,却发现当它们膨胀到20亿美元AUM后,就会放弃之前的投资策略 。
“它们规模太大了,无法执行正确的策略 。”Elizabeth称,CMC觉得它们正在走“下坡路”,因此不会选择那些AUM为20亿美元的基金 。
通常,CMC会选择5-10亿美元之间的基金 。但是,对于规模太小的基金(2亿美元以下)也不会投资 。尽管如此,但CMC有时仍会投资一些10亿美元以上的基金,因为觉得其业绩可期 。
在选择被投对象时,CMC会选择那些从老牌或成熟基金中出来的人,因为对其过去的个人表现以及其投资情况都有所了解 。
当然,CMC偶尔也会向新兴的基金经理提供从200万-300万美元不等的私募资金 。在选择新兴基金经理时,CMC也有自己的标准,会从自己所熟悉的其他机构里挑选 。
在决定投资前,CMC会对其进行长达数年的观察,如,他们如何与CMC进行互动,如何对CMC的问题做出回应等 。
因为CMC追求长期回报,而非快速、短期的回报 。所以,CMC极其重视人际关系,会与基金经理建立长期的、深厚的关系 。在私募股权领域,CMC更是如此 。
03 严格筛选标的在CMC内部,有一套严谨的、有纪律的投资流程 。
在投资前,CMC会对被投方进行全面的尽调与分析 。如果项目通不过,即使对方和CMC的关系再好,CMC也不会把钱给到对方 。在CMC看来,“靠关系”是行不通的,它不能取代任何类型的定量分析或深入的尽职调查 。
对于尽调调查,一般机构都会有自己的标准流程,或是基于网络的通用问卷,或是为不同类型的基金经理创建自定义尽职调查问卷 。
CMC所提倡的是使用标准的DDQ(尽职问卷调查表),即有一个适合每个基金经理的标准问题清单 。CMC的标准问题清单主要聚焦于“风险”,涉及:该基金有哪些风险,是否有不良的尾部风险,最大风险是什么等等 。
然后,CMC会再去看其优势——与同类竞争对手的不同之处,它的投资策略和原则是什么等等 。如,风险投资、私募股权、对冲基金的投资策略和原则分别是什么,被投者是如何向投资者阐述其投资策略的 。
对于团队,CMC也有自己的考核标准:
首先,会看该基金经理对策略的了解和参与程度,以及执行程度 。
其次,会看团队,包括团队成员、年龄、背景,任职年限等 。
在决定投资前,CMC会与被投团队开至少2-3次会议,以确保能全面考察对方 。最重要的是,CMC会试图与被投对象之间建立一种情感联系,如果能“喜欢”他们,自然会增加投资概率 。
此外,CMC还会关注被投公司的经营理念和团队文化,尤其关注他们作为一个团队是如何互动的?是否真的如一支齐心协力的“球队”,信任彼此?团队成员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潜在的不快乐、不满意或者敌意?
如果团队之间的确存在着“敌意”或“不满意”,这些对CMC来说,就是一个危险信号 。CMC希望建立一个长期稳定的信任与合作关系,不想看到这个团队在一年之内就爆发出大的内部矛盾,或某关键人物在六个月后就离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