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度热评|2022春节档电影增价不增收,电影市场是否已走到了规模拐点?|钛度热评( 六 )


综上所述,双降是一种正常现象,票价走高取决于整体收益,在市场整体向好的情况下,并不会成为常态 。如今观众的消费能力的强大和中国市场规模的庞大毋庸置疑,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民族文化自信、观众鉴赏能力、口碑传递效率的持续提高、宣发渠道的增加,电影人更应该关注电影本身的质量,才能形成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
零壹增长创始人罗超林:
全球疫情背景下带来的商业重构与危机挑战的并存,给企业生存环境带来了新局面,企业当然会把生存放在首位 。与去年疫情不同在于,防疫进入新阶段下,新病毒与精准防疫同步出现,此时疫情影响无论同比还是环比,都是趋势减弱的 。所以,疫情对电影市场的影响比之前削弱了,这里的分析理解也是建立在该背景下,尽可能抛开疫情因素不考虑 。
关于涨价问题,票价为什么会涨价?是否允许涨价?可以一直不涨价吗?电影不像疫情相关物资,他更是纯市场化及商业化的产物 。拿《水门桥》来说,影片时长近149分钟,比常规片子100-120分钟时长多了24-49%,这带来的投入成本远远大于该时长的对应涨幅 。单片时长增加意味着日均排片的减少,进而影响院线的排片收入,因为屏幕没变 。再加上春节的院线及屏幕本身就属于一年中的最黄金时间,偏方选择了最好最贵的时间,当然要承受更高的成本,特别是春节期间每日的黄金场次 。
同时,还需要结构性的看待涨价问题,比如《长津湖》21年国庆档周期均价46元,如果只看国庆七天档期粗略估算,则均价约49-50元/张,《水门桥》春节七天均价则为52-53元/张,涨幅约5-6% 。市场肯定会有局部影院及场次开价100-200元一张的票价,但这不代表大盘及所有院线影片的涨价,被个放大而误导了 。(或许是被这个角度带偏了吧)
关于观影人数下降问题,当然会有涨价的因素,同时也还有这几个因素的影响:
影片质量是最重要的,比如《四海》这样的片子口碑(质量)不蹦,大概率会增加更多的观影人数 。同一档期的片子整体质量不佳,当然不会得到观众买账 。
娱乐方式越来越多元化,看电影只是娱乐之一,年后避开高峰期再看,反正不会那么快下映,价格可能还便宜,可选位置更多,不香吗?
难得今年春节没那么严格了,走一下亲戚也是应该的,串串门过年年味更足,选择看电影的人就减少了 。
所以,涨价不能全部背下观影人次下降的锅,是综合因素带来的 。
中访网主编蔡晓林:
未来的电影票房市场,与图书市场差不多,科技不断进步,社会快速变革,消费者有了更加多元化更加沉浸式的消费选择,影院、图书这类偏传统消费,可能市场会越来越低 。
复杂的中国社会,优质电影内容题材、演员选择方面还要避免踩雷,一不小心,投资几千万几个亿的电影项目,拿不到院线公映许可证,就打水漂了 。导致很难推出大量优质影片 。
野马财经编辑周戎:
从票房规模来看,今年春节档为影史第二高,仅次于去年的78亿元的成绩,超过疫情前2019年春节档的59亿元 。行业复苏之下却有隐忧 。作为平均票价首次超过了50元的史上最贵春节档,今年观众对于走进影院的意愿明显下降 。
国泰君安研报指出,2022年春节档播放场次创近五年新高,但观影人次却创近五年新低 。另外,2021年春节档观影总人次1.6亿人次,而今年只有1.13亿人次,同比减少5000万人次 。
行业分析人士指出,疫情反复带来的不确定性,是院线和电影公司决定用高票价豪赌的客观原因,但过分抬高票价门槛,很可能在长线上影响春节档整体的票房表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