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网民为什么戒不掉“影视解说”?( 四 )


这部电影很豪华、很恢弘,很容易想起《英雄》和《十面埋伏》的大场面,但除此之外的电影元素什么都不懂,更像是一部投资巨大的“烂片” 。
当时网易娱乐频道还专门为“馒头血案”争议做了一次调查,通过投票的形式看看网友对陈、胡二人的评价,结果是支持陈凯歌的有843票,占4%,支持胡戈的有14760票,占84.0% 。
投稿|网民为什么戒不掉“影视解说”?
文章图片

(很多“圈里人”也觉得不合适)
“馒头血案”应该是真的刺激到了陈凯歌,两年后他以一部《梅兰芳》重整雄风,拿到了第2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 。而对于还在萌芽的互联网内容产业来说,相比于《第10放映室》运用专业知识对海量影片进行细分以及解析,胡戈对影视素材革新式的剪辑与创作手法无疑给新的创作思路出现绘就了底色 。
于是《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这类将影视作品进行剪辑,用解说与配乐进行重新包装的形式,给那些徘徊在互联网中的那些满怀壮志却未酬的内容创作者们,提供了一个“流量密码”——以娱乐、好玩为主,“专业影评”不再成为必要环节的影视解说类脱口秀 。
2010年之后,互联网内容产业搭乘着智能手机和4G网络的普及进入快速上升期,以快手、秒拍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以迅猛姿态进入市场,“谷阿莫”与“毒舌电影”们开始登场 。
2015年,谷阿莫以“两分半钟看完《五十度灰》”为题制作的视频在微博上被营销号转发,瞬间获得了数万次观看 。
作为“X分钟带你看完X电影”系列发明者之一,谷阿莫完成了对当下“影视解说”类短视频内容结构的全部定义:自带话题度的台湾腔,把数小时的类型片高度概括成十分钟左右的的短片,影片中出现的人则一概用“男主角”“女主角”“大魔王”等固定外号代替,对电影情节和人物设定的bug进行吐槽 。
这种“流水账”式解说风格和一句话概括能力,在快节奏的传播环境中受到了很多人的欢迎,如《摆渡人》被概括为“一个当心灵导师的故事”,《爵迹》被概括为“一个人物多到懒得介绍的故事”,《绣春刀》则被概括为“一个你愿意花多少东西来换爱情的故事” 。
【投稿|网民为什么戒不掉“影视解说”?】得到发展的互联网内容产业,也让谷阿莫有了商业化的机会 。据有关媒体报道,巅峰时期的谷阿莫曾以年收入1413万元登顶台湾YouTube收入冠军,微博上的刊例合作价也达到了6位数 。
谷阿莫是放大槽点、引发共鸣,“毒舌电影”的内容创作公式是以三个视频讲解一部电影的主要情节,褪去了脱口秀的一面 。创始人何君在2020年进行过完整描述:“在开篇30秒内设置悬念,为观众创造兴奋点,中间不要线索过多,要不停反转,结尾上点价值 。”
投稿|网民为什么戒不掉“影视解说”?
文章图片

(这种典型的电影解说风格,就是他们发扬光大的)
比如在解说美国电影《美国狙击手》时,观众会听到这样的介绍——”他是克里斯·凯尔,是美国军事史上最致命的神枪手·······这是他的电影“,而在结尾时,出现的解说词则是——“这是一个连编剧也没有想到的人间讽刺······这场战争,没有正义没有英雄,没有功成身退没有美满结局,它只剩下·······业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