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网民为什么戒不掉“影视解说”?( 三 )


比如评价电影《疯狂的石头》,《10放》主动打破了“影视赏析”的话术门槛,选择套用黄健翔在2006年解说德国世界杯时“名言”的“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把这部现象级喜剧的高明之处直白又透彻地翻译给了每个普通人:
如果用一句年度流行语来概括,那就是“在这一刻,宁浩不是一个人在拍片,他不是一个人!在他身后,至少还有几千张DVD!”
而作为中国内地第一部单日票房过亿的影片《变形金刚3》,在年终盘点时得到的评论则是“一部一直在卖弄螺丝打螺母场面的电影”“在视觉奇观层面的唯一贡献就是开创了一个全新的色情片类型,机器人色情片 。”
有网友表示,在信息获得方式仍然被传统媒体把持的年代,《10放》为不少影迷的成长提供了难得的“稀缺”养分,让很多生活在“文化边缘”的人意识到了精神食粮的重要性,每年年底对于烂片的吐槽也无意间成为了节目给大家塑造的集体记忆 。在豆瓣词条的2337条短评中,观众们几乎清一色地表达着对它的喜爱与怀念,并且旗帜鲜明地点出了关键词,“吐槽”“尖锐”“犀利” 。
投稿|网民为什么戒不掉“影视解说”?
文章图片

“敢于说真话”的核心编导团队在今天看显得十分奢侈,三位核心成员无一例外都是专业影评人:张小北主要负责好莱坞和内地电影,北电毕业的崔毅负责欧洲文艺片和香港电影,英国留学归来的贾樨则负责英国电影和日韩等小众类型影片 。在央视这块代表着严肃、正统的巨大招牌下,被网友戏称为”旁白哥“的龙斌以标准的播音腔说出毒辣的话,一种强烈的反差为它吸引了大批观众 。
这些要素带入今天短视频平台上流行的“影视解说”显然是有难度的,至少不符合完播率60%或者6秒钟不划走这些MCN研发的短视频算法运营口诀 。包括后来2016年复播,最终的结局也是收视率很现实地让它二次停播 。
说白了,《10放》骨子里仍然是传统媒体精英的试水、专业从业者的“炫技”,前身是更传统的科教节目《银幕采风》《视觉》,下一代是相同班底的《龙斌大话电影》 。真正让“影视解说”大火的,是随着流媒体网站发展起来,一大批没有沿着传统媒体培养路径成长起来的“草根创作者”的登台 。
“一个馒头引发的风口”2006年2月,正在参加柏林电影节的知名导演陈凯歌在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公开表示,他准备起诉一个叫做胡戈的网友 。起因是一个多月前,胡戈将他的作品《无极》,通过穿插某电视台法制新闻节目镜头、上海马戏城表演素材等方式,最终剪辑成一个杀人案件侦破过程的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然后在土豆、六间房等视频网站上广泛传播,据传“网络下载量远远高于原作电影《无极》本身” 。
陈凯歌导演认为这件事本身就是一次严重的“版权侵犯”,认为胡戈“人不能无耻到这样的地步”,要就这一问题解决到底 。
投稿|网民为什么戒不掉“影视解说”?
文章图片

(当然最后陈凯歌导演还是撤诉了)
但懂的人都懂,《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之所以能火、之所以让陈凯歌导演大动肝火,并不是因为他用了《无极》这部大热电影的片段,蹭了《无极》的热点,而是他解构了《无极》的剧情,把这部看起来富有“东方魔幻主义”色彩的商业大片浓缩成了一个“剧情简单、情节荒诞”的闹剧,这恰好戳中了当时相当一部分影迷的直观感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