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互联网公司干不好上门维修?( 二 )
上门维修行业的乱象并不是空穴来风,在黑猫投诉平台搜索“上门维修”有10221条相关投诉结果,投诉原因基本都是与维修价格和服务态度有关,家电维修平台的发展被困在行业乱象的口碑危机之中 。
用户需求的变化,家电维修的新机会互联网的出现令许多行业的商业形态发生了改变,传统行业在互联网的赋能下激发出新的业务形式,餐饮业接轨互联网出现外卖业务,出行业诞生网约车业务,用户的消费习惯整体在向线上迁移,疫情的影响加剧了这一趋势的变化,互联网行业试图重构一切传统的商业形态,家庭服务这哥万亿市场自然也包括在内 。
当下新生代消费者正在成为消费主力军,他们有着独特的消费观念,新生代消费者能够接受限量球鞋的溢价,也乐于为几十块的奶茶买单,大手大脚的新生代消费者也热衷于“砍价”和“盖楼”,他们在意的不再只是“物质”,而是开始在意精神层面的一些抽象符号,比如社交、颜值、IP等 。
一边千方百计花钱一边想方设法省钱的新生代消费者绝不是大手大脚,而是理性的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简而言之新生代消费者在为开心而买单,对于能够满足心理需求和精神需要的商品,新生代消费者对价格是不敏感的 。
回到家庭维修行业来看,行业开始接轨互联网,提供网上下单线下上门服务,对于消费习惯正向线上迁移的用户而言,维修和线上在一定程度上都属于刚需,家庭维修平台的模式是有需求有市场的,那么为何这个万亿市场至今认为跑出一家上市企业呢?
新生代消费者乐于尝试新事物,也乐意为优质服务买单,但当下行业透明度低且收费混乱的家庭维修平台俘获不了年轻消费者的心,只有让用户明确的知道自己付出的价格得到了相匹配的价值,家庭维修平台才能和用户成为朋友 。
乱收费、管理混乱导致用户信任度低,这是家庭维修行业的症结所在,解决这些问题的终点在于思考如何标准化,从互联网过往改造传统行业的经验来看,转折点往往是产品标准化落地的时刻 。
如何将一个非标准的产品标准化,成为家庭维修平台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 。
标准化与规模化的矛盾从行业角度来看,规模化在前标准化在后,而从企业角度来看,则是标准化在前规模化在后,没有标准何谈规模?并且标准化和规模化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贯穿始终 。
从互联网成功改造过的行业举例来看,传统的外卖业务也是围绕在目的地附近范围的餐馆开展,接轨互联网后有两个主要变化,一是赋能给餐馆,二是引入骑手,平台整合餐馆信息提供给用户选择,下单后匹配骑手,用户可以看到骑手的活动轨迹,餐品出问题后可以申请平台介入,商家和骑手绕不过平台,平台全程发挥监督管理的作用 。
外卖业务的标准化离不开透明可视的价格制定以及平台发挥的监督管理作用,但外卖和维修业务不同的是,前者商品的价格能够具体衡量,而维修业务提供的产品是用户不能直观看到的,所以家庭维修平台更需要严格的监管制度去约束服务过程的标准化 。
仍以外卖业务举例,生活中外卖餐品出现问题后,用户向商家或平台反映问题,道歉并且免单是基本的处理方式,这几乎已经成为了商家、平台和用户的共识,用户清楚这项服务如果出问题了是会有人负责处理的,现在很多家电品牌开始优化售后服务,目的是为了在用户购买选择时增加品牌竞争力,因为消费者对售后有保障的产品购买积极性更高 。
这放在网约车行业也是如此,司机驾龄、完成单数、车辆信息、计价预估、路线选择等,都是产品标准化的象征,对于企业而言,只有先实现标准化才能发展规模,一味的重营销轻服务追求扩张速度是本末倒置 。
推荐阅读
- 投稿|电影幕后,“声”入人心
- 投稿|当代「镖局」的商业困境
- 投稿|长沙新消费品牌们遭遇大裁员、闭店潮
- 投稿|谁在用“你的性格”赚钱?
- 投稿|助播越火,薇娅雪梨越躲
- 投稿|县城折戟,海底捞“捞不动”?
- 投稿|谁在管理京东?
- 投稿|不再杀时间,才是新茶饮和海底捞的致命问题
- 投稿|蜜雪冰城开了一家“印钞厂” ?
- 投稿|抖音“送快递”,抄菜鸟or学京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