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探店这个行当还行不行?

投稿|探店这个行当还行不行?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懂懂笔记,作者 | 潘弗尼,编辑 | 秦言
“这个镜头有问题啊!”
“XXX,你吃的时候状态不对,这是东海小黄鱼,被你吃得像是街边的烤秋刀”
“偏离了脚本预设,这样一来我们跟店主没法交代的”
晚上十点,上海闵行区某众创空间的办公室内,气氛渐渐有了火药味儿 。
四个年轻人分散坐在桌子后面,面对着办公室中间的“领导”一言不发,严厉的训斥声不时从他口中响起 。即使隔着玻璃隔断门,也能感受到空气的“寒冷” 。
诸如此类的场景在这个圈子里并不少见,对于70%的MCN机构或探店博主而言,行业竞争已经愈发残酷——“当探店产业化、模式化之后,博主的信条从展现真实转变成了一切皆有价 。但怎么办呢?大家都需要生存,探店背后的拍摄、文案、后期,哪怕是财务也需要费用 。”一位资深UP主说道 。
并非新鲜事物的探店(视频内容制作)领域,在两年前随着直播以及短视频内容的火热而进入爆发期 。
各种探店大V、UP主陆续崛起,小到细分的生活类目,大到衣食住行做生意,几乎是全行业覆盖 。曾经的文字探店小编们,有的摇身一变成了出境主持人,有的被当成KOL转卖,还有的成功“出走”开启了创业路 。在他们的发展路径上,外界得已发现“探店”原来早就被当成一个产业活跃于日常生活中,“换汤不换药,更新的是设备、玩法和价格,不变的是行业潜规则”——一位博主如是说 。
探店风口:表现之下的内容之变探店作为一种垂直内容存在已久 。2015年末,彼时的公众号时兴起不久,头条号也没有被大众所熟知,但趋势已定 。在这个过程中,最先喷薄而出的是全国各地涌现出各种花样繁多的本地“生活号”,对这些早期的入局者而言,探店内容创作是他们重要的变现手段之一 。
徐静(化名)2015年大学毕业后加入了上海一家创业型广告公司 。企业不大、人也不多,3个编辑、一个兼职财务的HR,以及老板 。美食话题对她而言并不复杂,“哪有好吃的,我就收集下来,有商务机会的就交给老板 。确认好了之后,会自己带着相机去店内采写,一篇图文稿就这么完成了 。”
一档名为《人气美食》的栏目常成为徐静的参考模板 。“他们做的是传统电视台的那种录播视频内容,也就是在上海一家一家地去门店看,带着主持人去试吃,拍摄后的效果不错 。整个2015年,我跟着他们的节目跑了接近100家店,其中有几家门店还做了商配 。”
2015年-2017年,徐静所在的团队专注于服务上海本地的线下商家和门店,从家装、美食到糖果、数码,都以图文的形式产出内容——“这个阶段只要是消费者关注度高的门店,我们通过一些有噱头的内容制造话题,很快就能获得流量 。”
彼时的大众消费依赖于自媒体平台的推介和指引,商家与创作者“强强联合”后,公号涨粉和门店客源的增长效果显著 。
“为了给商家招揽客源,我们通常都会在文章底部放团购链接,甚至私信发送现金券 。以一篇阅读量接近5万的文章举例,通常会为店主当月增加近千份团购订单,除掉3%的团购(平台)扣点,这可是非常可观的数字,”徐静告诉懂懂笔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