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大厂回报缩水:福利收缩、薪资下滑、股票没了( 二 )


除了直接取消福利,有的公司开始在福利发放形式上做文章 。
25岁的小源在一家互联网金融上市公司工作,公司之前每个月都会有固定的餐补、打车费补贴,加起来大约600多元,另外,员工出差会有差补,之前这些钱都是随工资发放,最近公司新推出了一个员工福利平台,这些补贴全部变成了该福利平台1:1的积分,积分只能用于在福利平台上购物 。
“去年底评选出的优秀员工,每人1万元奖金,也变成了积分,福利平台上的物品种类比较少,价格还远高于电商平台,同事们都在吐槽 。”小源补充,而且,公司规定在职的时候积分可以使用,一旦离职就作废,虽然表明了可以内部交易,“但谁会原价买这种积分呢?”
员工们强烈反对,但公司HR回应称:“这是公司经过深思熟虑,董事会决议通过的,员工应该积极正面地去看待,而不是抱怨 。”
另外,小源公司以前规定加班到晚上9:30就可以报销打车费,现在改到了10点后 。由于公司附近有很多互联网公司,10点以后打车要等很久,很多人不想等那么久,只得选择坐地铁回家 。而且打车报销也很麻烦,需要员工自己贴票报销,还有一个非常长的审批流程,加班次数不多的话,很多人都懒得去报销 。
“公司今年还尽可能地减少人力,增加现有员工的工作量,现在我们部门每天早上9:30之前到,晚上8:30之后下班,每个月至少要有一个周六日来公司加班 。薪资待遇没涨,工作时间延长了,等于变相降薪 。”小源说 。
以前他觉得,互联网行业很前沿,每天都可以接触新的事物和知识,待遇福利也不错 。“入行后才发现,其实挣的钱和付出都是成正比的 。最近我在考虑离职,换一个行业 。即使降薪我也能接受,只希望有时间平衡自己的工作与生活 。”
进阶版缩水:不止被裁,还有难兑现的年终奖、股票如果说,互联网公司只是砍掉了吃吃喝喝、奖金补贴上的小恩小惠,大多数人也只是口头抱怨一下,但更严重的情形不止于此 。
前文提到的资深互联网从业者王嘉,最初是通过猎头进入某互联网房产公司,双方达成一致的条件是:薪资由三部分组成,基础薪资+4个月的年终奖+一定的股票 。据他透露,大约是100万年薪和折合价值400万元的股票,股票按照2:1:1的比例分四年到手,双方合同期也是四年 。
但在工作一年半之际,他被通知绩效不合格,年终奖为0 。对于这一结果,王嘉并不认可,他表示,公司用的是OKR绩效考核法,“2021年年度总结时,我按照年初制定的目标在系统上提交了自己的业务完成情况,直属领导也通过了,这代表我的工作是合格的 。”随后,他开始了漫长的申诉之路 。他先是把邮件发给了部门领导和公司上层负责人,也建议公司找跟他合作过的同事做调研,调研之后,公司的反馈是“调研结果不予采纳” 。
内部申诉不成,王嘉提起了仲裁 。有一天,HR找他谈话,表示给出一定的绩效补偿,还有N+3的离职赔偿,让王嘉离职 。他询问离职理由,对方说,“你告公司了,那你跟公司肯定合作不下去了”,王嘉表示提仲裁只是为了解决误会,不是要离职,但对方说:“你既然告公司了,就是公司的敌人了,必须得走 。”
王嘉询问自己的股票时,HR以王嘉工作未满两年为由,表示不予发放 。
王嘉表示,在上述谈话中,HR的话术让他感到不适,包括“改绩效是不可能的,这个条件你能接受就接受,三月底走人,明天就没有这个条件了”、“你要想清楚,公司接下来就要查你的考勤和报销了”、“我们花了七个多小时,你还不愿意签署离职协议,我们真的很失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