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谁在拿捏车企“芯”?

投稿|谁在拿捏车企“芯”?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光子星球,作者 | 吴先之,编辑 | 王潘
去年一个普普通通的下午,七八个男人挤在某车企一级供应商(业内又称“Tier1”)办公室里,气氛异常紧张 。
“黄总,4个月了,你一个子儿都没打给我,今天你当着原厂(芯片厂)人的面把问题解决了 。”张鑫是一位汽车芯片经销商,由于客户账龄逾期,多次沟通无果之下,他拉着某芯片制造商中国区几位经理,上门“讨债” 。
为了缓解不断上窜的急火,他解开衣领一颗扣子,拿起手中矿泉水,牛饮起来,双眼始终盯着对面一位中年男人 。
“老弟,不是我们不给,客户没打款,我又不是印钞机,怎么也变不出钱来啊!”这位中年男人话音未落,看到张鑫眼睛瞪直了,他慌忙改口说,“容我想想办法,再给我两天时间?”
“你掐死我算了,我们财务说了,钱如果没有到账,这货肯定是不让发的 。”张鑫按捺不住,一巴掌拍在中年男人的办公桌上 。众所周知,去年芯片紧缺,张鑫一句话直接激怒了中年男人,“原厂的几位老总也在这儿,小老弟,你不发货的意思就是不想合作了是吧?”
看到身边几位来自某美国芯片公司的经理默不作声,张鑫淡淡地说,“合不合作取决于你们付不付款,你不付款我也确实没办法” 。
从2019年下半年起,全球汽车芯片缺口持续扩大 。作为某芯片制造商在华一级代理商,张鑫告诉光子星球,上述争吵是家常便饭 。“最可恶的就是走承兑汇票,拖你几个月,人都要拖变形 。”
一位业内人士认为,汽车芯片供应在2024年以前几乎没有好转的可能,即便有部分芯片存在国产替代,车企与Tier1也因为种种考虑不会采购 。
光子星球向多位产业链人士问及缺芯除了全球疫情影响之外,有没有别的原因时,他们大多认为芯片涨价是整条产业链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不只能归咎于囤积居奇的贸易商或者中间商 。
“如果中间商就能把价格炒起来,那整个产业链也太脆弱了 。”一位知情人表示,问题远比外界预期更为复杂 。
为什么“芯”慌?第一轮芯片涨价的推手其实是车企 。
“2019、2020年疫情爆发时,上汽、一汽就意识到芯片可能出现紧缺,个别主机厂曾经囤货了一批货 。”黄林是某主机厂电控工程师,他确实感受到芯片问题越来越掣肘车企 。 
当外界,或者车企在谈论缺芯问题时,其实忽略了车机芯片从制造到车企经历了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 。
黄林表示,“车企大部分情况下是看不到芯片本身的,所谓车企缺芯其实主要是电子设备一级供应商缺芯,因为无法交付相应的模块,从而导致车企缺芯 。”
这个说法得到了某芯片代理商张鑫的印证,按照他的说法,国内汽车产业链获得一颗芯片至少需要经历四个环节:芯片制造商(例如德州仪器、英飞凌、英伟达)、在华一级代理(国内较大的有中电港、艾睿)、车企供应商(例如博世、德尔福、博格华纳),最后才是车企 。
具体而言,车企首先把需求告知一级供应商(Tier1),后者到市面上搜寻能够满足需求的经销商,“一般情况下,Tier1会跟我们说这里有个项目,询问我们能否匹配” 。经过招标或者对接确认代理商后,这位代理商会将需求进一步传递给原厂适配,并进行注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