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陷入“至暗时刻”,私募频暴雷的钜派投资濒临退市( 二 )


钜派投资的日子也不好过 。在分析人士看来,钜派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对高利润高回报的盲目追求 。
行业上升期,钜派投资借助胡天翔、倪建达的能力和人脉,将大量资金投入在利润高,但是占用资金量大、回款周期长、风险性高的地产项目上,从而实现了业绩的猛涨 。但随着地产业增速放缓,钜派的资金流动性承压,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 。
此外,钜派是代销机构,一旦发生兑付逾期问题,客户的复投率也会受到较大影响 。这不仅推升了公司的获客成本,也让钜派的品牌力大打折扣 。
2018年,公司营收出现2012年来的首次负增长,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194.69%,由盈转亏至-3.88亿元 。
2019年,钜派代销的理财产品总值同比下降67.5%;整体的资本管理规模同比下降26.3% 。其中,私募产品从190亿缩水至15亿,大幅下降92% 。公司包括钜宝盆、亿百润等在内,加上股权类、供应链金融类和影视类的基金,共计55个项目存在问题 。其中有40多个项目不能正常退出 。
公司的股价,也从2018年6月开始一落千丈,自23.72美元一路跌至当下的0.52美元,市值缩水近98% 。
事实上,钜派投资的命运也与国内财富管理行业相通 。数据显示,自2010年以来,国内财富管理行业持续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几乎每年都呈现翻倍式增长 。
但自2018年起,财富公司就开始出现大规模裁员和倒闭;有统计显示,2019年7月一个月内,就新增了38家“暴雷”机构和5个“暴雷”产品 。这波暴雷潮也被某财富管理公司的创始人称之为,“2004年成立以来,第三方财富管理行业遭遇的最大一次打击 。”
在行业人士看来,此前这种募资-基金管理一条龙业务模式,财富公司及其关联公司连卖带运营,事实上已经完全脱离了独立第三方的定义,一直是资金挪用、爆雷的高发地带、同时也是司法判例的盲区 。
涉多起私募逾期,风控成顽疾值得一提的是,通常情况下代销机构不承担兜底义务,但2020年12月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审理的一起2.3亿私募基金挪用案中,钜派投资却需要对投资者的投资损失及资金占用损失承担100%的连带赔偿责任 。
而在法院一审判决后,钜派投资曾连续向上海金融法院、上海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但这并没影响到法院判决的结果 。
“管理人承担这么大责任,不是很常见,我觉得是法院认为他有巨大过错 。”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律师李亚称 。
雷达财经获得的法院判决书显示,相关纠纷源于2016年投资者与钜派投资签订的基金合同 。合同条款载明:该基金募集资金主要投资于由国投明安、汇垠澳丰作为普通合伙人发起设立的明安万斛企业 。
而明安万斛则将用这笔资金对卓郎智能进行投资 。后者即将进行借壳上市,若资本运作未成,则由卓郎智能母公司金晟实业弥补投资者损失 。
2018年,该基金回款日被延长一年;2019年基金管理人再度告知投资者,国投明安称,基金存续期到期前,无法完成清算工作 。紧接着,管理人称,2.3亿基金资产自始至终从未投入卓郎智能,而是被国投明安及其实控人和法定代表人周明进行了恶意挪用 。
对此,法院认定,基金管理人不仅未对涉案基金产品进行审慎审核及风险管控,还未在投资、管理阶段,尽到谨慎勤勉管理义务;而钜派投资集团在销售涉案私募基金过程中,也未充分尽到向投资者揭示投资风险的义务 。
不过,李亚向雷达财经反映称,尽管法院判决明确,但仅在自己这里就有七八位投资者在尝试找回资金的过程中遇到了极大阻力 。如曾在2016年投资100万元的蔡某,至今自己的钱还处于“不翼而飞”状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