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被盯上的个人信息:儿童手表变偷窥器,免费WiFi一天定位6万次


投稿|被盯上的个人信息:儿童手表变偷窥器,免费WiFi一天定位6万次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深燃,作者 | 王敏,编辑 | 金玙璠
网上冲浪多年,你可能对自己成为互联网“透明人”并不意外,但当得知自己的信息是如何被收集、倒卖,还是否能依然保持冷静?
【投稿|被盯上的个人信息:儿童手表变偷窥器,免费WiFi一天定位6万次】就在2022年的3·15晚会上,央视用一个接一个触目惊心的案例,让消费者们再一次意识到在互联网世界,想不“裸奔”有多难,信息泄露实在防不胜防 。
从一天可能收集你的位置信息数万次的“免费WiFi”、可能随时都在监听监控你家孩子的儿童智能手表,到浏览网页时被“匹配”手机号码、给你打骚扰电话背后的产业链,有用户表示,看完信息泄露的潜在风险,感到头皮发麻,“你觉得自己全副武装,但是在对方眼里你却是一丝不挂,毫无秘密” 。
很难想象,在这些过度收集用户信息的黑色产业链上,中小学生的智能手表也会被盯上,成为“行走的偷窥器”,而拥有手机的成年人,手机号码更是被明码标价,一个15元,服务商为了规避监管,甚至会采用虚拟货币交易 。
个人信息管理和泄露,是近几年3·15晚会持续关注的焦点,本届3·15晚会曝光的窃取个人信息的方式却在持续迭代,有些可以靠用户提高自我防范意识来解决,有些实在防无可防 。尽管2021年有关部门一直在加大对APP过度收集用户行为的规范力度,但不得不承认,个人信息保护依然任重而道远,这一“顽疾”的连根去除依旧还需跨过一座座大山 。
信息泄露了,你可能还一无所知谁能想到,一款APP,一天收集你的位置信息的次数居然高达六万次 。
今年在3·15晚会上首次出现的“3·15信息安全实验室”,专门对市场上的“免费WiFi”类APP进行了测试 。测试人员发现,很多APP打着“免费WiFi连接”的旗号,罗列的WiFi资源全都连接不上,这也就罢了,这些APP还会捆绑多个手机应用,每天推送弹窗广告,像甩不掉的癞皮糖 。
更可怕的是,这类APP可能会在后台大量收集用户信息 。测试人员提到一个名叫越豹WiFi助手的APP,可以不断自启动,读取用户信息,推送弹窗广告 。还有一款叫“雷达WiFi”的应用程序,一天之内访问手机的位置信息,高达67899次 。
“3·15信息安全实验室”相关专家何延哲表示,上万次,意味着,用户从早到晚、包括睡觉,这些应用程序都在一直定位,可以把用户的生活轨迹、行踪全部串起来,掌握用户的生活规律、职业、喜好 。
投稿|被盯上的个人信息:儿童手表变偷窥器,免费WiFi一天定位6万次
文章图片

雷达WiFi访问次数逾6万次 图片来源@3·15晚会
瞄上你的喜好、消费习惯、个人联系方式的,还有越来越精准的骚扰电话 。很多用户可能会有这样的经历,只是用手机浏览了某些网站,并没有留下电话和个人信息,却常常能接到相关行业的推销电话 。
投稿|被盯上的个人信息:儿童手表变偷窥器,免费WiFi一天定位6万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