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追火箭的年轻人|钛媒体影像《在线》( 二 )


在B站,谢集潇拍摄的天问一号、嫦娥五号,分别获得了7万、26万多次的点击量,但他认为受限于一个机位,仍然有很大局限,“不同景别、位置、角度,拍出来的感觉完全不一样”,谢集潇告诉钛媒体影像《在线》,“所以当时我就想多找几个人,多机位拍摄火箭发射,然后做一个很棒的东西!”
很快,谢集潇起草了一个联合拍摄的策划书,并邀请了三位拍摄火箭时认识的摄影师作为发起人 。
他们在微博上招募志愿摄影师,收到了超过100份申请——“最终拍摄的时候,上到铜鼓岭,下到希尔顿海滩,不到350米的海拔分布线上,高高低低设置了7个机位35位项目摄影师”,谢集潇在微博上记录 。
2021年4月29日,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 。次日,谢集潇发布了一条火箭发射的视频 。这条视频将不同机位、角度拍摄的火箭发射素材剪辑在一起,集合了快剪、群众反应、踩点音乐等元素,在B站上获得了66万次的播放量,也被新华社、中国空间站等官方媒体转载 。
天和核心舱拍摄结束后,他们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联合拍摄,“通过航天摄影,可以让更多人关注航天事业”,谢集潇说 。
他们在社交平台上建立了自媒体账号,取名为SpaceLens,定位为航天科普自媒体,一个月之后,他们有了中文名字:云上天镜 。 
在线|追火箭的年轻人|钛媒体影像《在线》
文章图片

SpaceLens在海滩上设立志愿者服务站
成立不到一年的时间,SpaceLens走过了沙滩、戈壁、大山,足迹遍布中国三大发射场,总计拍摄了10次发射 。SpaceLens的核心成员也从4人,变成了20人 。
发射推迟,最久一次等了10天2月中旬开始,文昌受到寒流影响,本地气象台连续发布寒冷黄色预警,伴随着雨和雾 。天气是拍摄中最大的不可抗力 。2月24日,恶劣的天气中断了火箭转运的拍摄活动 。
“拍摄火箭有两个时间点,一个是发射,还有就是发射前的转运”,谢集潇告诉钛媒体影像《在线》 。
目前,文昌拥有两座垂直总装厂房和101、201两个发射工位,分别适配大火箭长征五号,和中型火箭长征七号、长征八号 。两条垂直转运轨道从总装厂房出发后,共用一条轨道前往发射工位,其中前往201工位要拐4个60度的弯,“这在世界上都是少见的”,SpaceLens一名摄影师告诉钛媒体影像《在线》 。
对于摄影师来说,转运是火箭首次“亮相”,也是出片的好时机 。从总装厂房到发射塔大约2.8公里的距离,耗时2-4小时,有更多机会拍摄到火箭的细节和特征 。
为了拍摄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的转运,谢集潇召集了近20名摄影师,在转运线路上设置了多个机位 。8点,转运开始,SpaceLens成员杨坤也已经在春桃村的一片农田前架好了相机,这里离火箭总装厂房只有几公里,拍摄画面的前景是一片农田,农田上牛群懒懒散散,与不远处总装厂房和火箭形成了强烈对比 。
长时间转运一般来说,采用拍摄延时照片的方式 。根据焦段不同,相机以2~6秒的间隔连续拍照,如果完整记录转运的4小时,需要拍摄7200~2400张照片 。
“你只需要设置好相机,然后等待”,杨坤也很享受拍摄延时的过程,火箭从总装厂房里完全推出之后,他将火箭下方的横幅拍照发到了群里,横幅上写着:牢记嘱托打胜仗,山海问天满堂红 。
最初的一个小时,火箭清晰可见 。再之后,一场大雾吹来,火箭开始“光学隐身”,消失在各个镜头里,杨坤也只能打道回府 。11点,转运接近完成的时候,几公里之外的发射塔几乎完全消失在视野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