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IPO观察|青松医药“太子”不劳而获得股权激励,IPO前突击巨额分红

深度|IPO观察|青松医药“太子”不劳而获得股权激励,IPO前突击巨额分红
文章图片

18岁成为年收入10亿左右企业的实控人,大学期间获股权激励,还没毕业公司已在冲刺上市,身家亿元级跳涨指日可待……这是3月17日上会的青松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松医药”)实控人之一沈圣辅作为“富二代”开挂的人生 。
但钛媒体APP注意到,沈圣辅精彩故事背后,青松医药迷雾重重 。未在公司任职的沈圣辅,入主公司的路径打政策法规擦边球;靠营销驱动的青松医药业务推广费畸高,且业绩依赖的政府补助有被索回的风险;不差钱却执意上市,IPO前突击大额分红,公司上市意图遭疑 。
“富二代”打政策擦边球公开资料显示,2012年,沈载宽及郑林海夫妇创立青松有限(青松医药前身),分别占出资额70%和30% 。
经过4年的发展,青松有限初具规模,两人开始筹划儿子沈圣辅持股,尽管彼时沈圣辅才18岁 。
2016年,沈家成立了青松控股,沈载宽、郑林海、沈圣辅分别持股50%、30%和20% 。同时,沈载宽及郑林海还主导设立了投资平台天津格莱维尔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格莱维尔”),两人合计出资比例超过78% 。
持股平台准备毕,沈载宽迅速将其持有青松有限70%股份转让给青松控股,郑林海将27%股份转让给青松控股,将3%的股份转让给格莱维尔 。从此,年仅18岁的沈圣辅通过青松控股间接持有了青松有限股权,正式成为公司实控人之一 。
三年后的2019年,青松有限设立了员工持股平台舒泊涞(天津)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舒泊涞”) 。该平台除了激励公司员工外,还给了21岁的沈圣辅20%的股权 。1个月后,青松有限增资,舒泊涞、格莱维尔分别以显著低于公允价值的价格(即3.2元/注册资本)认缴出资额,且本次增资确认股份支付费用2172.30万元 。
2020年5月,青松有限再次增资,增资部分686万元全部由沈圣辅认缴,价格为1元/注册资本 。此次增资也被认定为股权激励,确认股份支付费用326.15万元 。至此,沈圣辅直接持有青松有限10%股权 。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首发业务若干问题解答》的规定,股份支付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和其他方提供服务而授予权益工具或者承担以权益工具为基础确定的负债的交易 。对于为发行人提供服务的实控人以低于股份公允价值的价格增资入股事宜,如果根据增资协议,并非所有股东均有权按各自原持股比例获得新增股份,对于实控人超过其原持股比例而获得的新增股份,应属于股份支付 。
而1998年出生的沈圣辅虽为公司实控人之一,但并未在公司任职,现就读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攻读生物学学士学位 。换句话说,沈圣辅并非公司员工且不适用为发行人提供服务的实控人,其获得股权激励“名不正、言不顺” 。
有律师告诉钛媒体APP,“青松医药此种操作可能是为了回避今后继承的税务风险,但此举明显是在打政策的擦边球,毕竟‘为发行人提供服务的实控人’的界定还是可以找理由套上去的 。”
政府补助可能被索回沈圣辅背靠父母实现开挂人生,沈氏夫妻又何尝不是吃到时代的红利将公司做大 。但疫情之下,青松医药难以幸免,2020年净利润增长仰赖政府补助,然而这种补助存在被索回的可能 。
进入21 世纪以来,医药行业迅速发展,已形成以小型研发企业为早期创新主力,大型药企利用自身强大的商业化能力引进成熟产品扩大营收的局面 。根据 IQVIA报告,创新型药企 (Emerging,年收入在 5 亿美元以下)在 2018 年贡献了 50%的新获批NAS,这一数字在2010年仅为 38% 。而在临床 II 期及以后的在研项目中,创新型药企占比更是从2003年的52%成长到2018年的72% 。以2020年为例,FDA 批准全新活性成分药物(NAS)53 个,排名前 50 的大型跨国药企仅获批 11 个,且其中 7 个为通过并购、授权引进的研发项目或合作开发产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