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书评】没有工作的世界,我们该感到高兴还是害怕?( 三 )


但是,这种挑战离我们有多远?如果像凯恩斯打趣的那样,“从长远来看我们都死了”,为什么还要担心呢?当我在写技术的长期进步时,我想到的是几十年后而不是几个世纪后 。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比凯恩斯更加乐观:我希望我的读者和我能在有生之年看到技术的长期发展 。即使我们看不到,我们的孩子也一定能看到 。为了他们,我们也至少需要非常认真地对待未来工作岗位稀缺的问题 。
如今摩擦性技术失业的现象已显而易见,在当今经济生活的某些领域,我们也可以窥见结构性技术失业可能的发生方式 。鉴于目前技术发展的趋势,我们很难想象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挑战不会变得越来越严峻 。
例如,令人警醒的是,如果未来80 年,科技以与过去80年同样的速度进步,那么到2100年,我们的系统和机器将比它们当今的功能强大一万亿倍,而今天它们所取得的成就已然令很多人吃惊不已 。
当然,可以肯定的是,没有任何趋势可以持久,而且计算力也不是全部 。但是,我相信,稍微类似的进步都将使技术性(科技性)失业成为21世纪的一个关键挑战 。
而且,我们可以在科技性失业成为问题之前,而不必等待大批人类被机器取代后再采取行动 。当前有关工作未来的大部分讨论都是假设,只有当大多数人失去工作时才需要担心 。但是,即使在占比只有15%或20%的少数人失去工作时,我们也应该开始担心不作为可能带来的不稳定因素 。
请记住,在1932年,德国失业率上升到24%,这促成了希特勒的上台 。当然,失业率高并不是他获得成功的唯一原因,存在类似劳动力市场状况的其他国家并没有转向法西斯主义 。但是德国的经历应该促使我们正襟危坐,保持警醒 。
书评|【书评】没有工作的世界,我们该感到高兴还是害怕?
文章图片

如果人们不再工作将如何生活?在一个工作机会越来越少的世界里,我们将面临的最后一个挑战是寻找生活的意义 。人们常说,工作不仅仅是为了收入,更是为了实现人生目标 。因此,如果就业岗位枯竭,那么我们的方向感从何而来?
弗洛伊德认为,工作是社会秩序的来源;韦伯认为,工作赋予人们更宏伟的目标;雅霍达认为,工作创造了组织感和方向感 。除了这些学术思考之外,还有很多在工作中寻求目标的人们更熟悉、更日常的例子 。走进书店,我们会发现无数告诉读者如何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的书籍 。
找新工作时,热切的雇主为了吸引你,除了承诺可观的收入,还会诱以职业的价值与意义 。跟一个自豪的家庭支柱聊天时,他们会提到自食其力、养家糊口的荣耀感 。
与新手父母讨论为了新的家庭角色放弃工作时,即便是暂时的放弃工作,他们也常常会指出一种远超工资收入损失的失落感 。再看看那些实现了财富自由完全可以不用工作的人,很多人经历了短暂的退休生活之后,发现这样的退休体验并不舒服,又继续天天早起去办公室工作 。
宴会时,可能会有个陌生人坐过来问:“您是做什么工作的?” 大家通常假设一个人所从事的工作对他的身份有重要意义 。
所以如果人们不需要通过工作来谋生,那么他们会做些什么呢?恐怕目前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还没有很好的答案 。
对于有工作的人,工作与意义之间的联系是美妙的:努力付出之后,他们既收获了收入作为金钱回报,又收获了目标感作为精神回报 。但对于失业者,这种联系反而可能成为不适和困窘的根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