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2022,叮咚买菜最难抉择的一年?( 二 )
文章图片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曾经的资本宠儿,在短短一两年之间,就变得寸步难行呢?深眸财经认为,主要存在两个根本性的问题 。
一方面,用户体验不理想,“商品力”的故事难以为继 。
一直以来,不管是“大量投资前置仓”还是“现金补贴”,叮咚买菜的重心始终围绕在“提高商品力”这方面 。叮咚买菜创始人梁昌霖也曾表示“未来,消费升级和商品力是公司主要的增长动力,我们相信互联网的下半场会回归购物本质,商品力是第一推动力,要用优质的产品赢得服务 。”
响亮的口号让人激动,但事实却让人啪啪打脸 。根据叮咚买菜app用户在应用商城下的评论信息显示,目前叮咚买菜存在多种问题 。
2022年2月1号,用户名为“番茄”的客户表示:“推荐新用户无法领到优惠券 。邀请流程全由本人操作,但完成后并没有优惠券,向后台反映,客服推脱道:没有关联证明 。”2022年1月3号,用户“Tina乐悠悠”表示:“之前还好,现在给差评,因配送时间越来越慢,配送地址不远,但最近两次要1个半小时才能送到” 。
文章图片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深眸财经发现,虽然前期叮咚买菜的用户评价都是偏向积极方面,但近期关于叮咚买菜的负面信息则越来越多 。其中,配送时间、配送范围、优惠券服务、生鲜品质是负面信息的重灾区 。
足可见,叮咚买菜致力于提高商品力的决心尚未得到用户们真正认可 。“商品力”的故事或许只在资本市场卖吆喝,真正落到实处还面临重重困难 。
另一方面,上海模式难以复制,行业整体难题不是一个企业就能扭转 。
2022年2月15日,叮咚买菜发布了截至2021年末的第四季度业绩报告,而在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议中,梁昌霖表示“2021年12月叮咚买菜已经在大本营上海实现全面盈利,同时力争在今年第二季度末实现长三角地区完全盈利,也力争在第四季度全国接近盈利 。”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令人激动的利好消息,但消息的背后也蕴藏着模式复制的焦虑 。
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叮咚买菜在上海地区的平均客单价超过66元,每单毛利率28%,分选中心的加工和干线运输的费用率为6% 。
众所周知,生鲜行业是高频、刚需、低单价的行业,行业盈利的逻辑在于薄利多销,但叮咚买菜的盈利逻辑却相反,从它上海地区的用户消费特征来看,叮咚在上海地区的盈利点其实在“厚利”而非“多销” 。
那么,叮咚买菜在上海地区的成功路径,能否依样照葫芦地复制到其他地区呢?
答案是否定的,且不说在全国范围内,能够和上海的消费环境(上海地区的互联网渗透率、人口密度、人均可支配收入、物流干道的完善程度等方面)相提并论的城市可没有几个,就拿同行业来说,如盒马等业态都在全国各地依照情况,开另设了不少平价品牌 。
并且,成功模式的复制路径,本就是全行业的问题,就如同商超出现多年,传统菜市场依然无法被完全替代一样,在买菜吃饭这件事上,无论是针对盒马、叮咚买菜,还是每日优鲜、美团买菜,亦或是其他生鲜品牌,用户都没有形成足够的粘性,叮咚买菜想要在全国范围内将“厚利”的方式推广开来,注定是一场与整个消费社会的“博弈” 。
推荐阅读
- 投稿|我在大厂拿股票:跌去7000万,但我看得开
- 投稿|“负债1亿”事件背后的家长遭遇:课时换商城积分不发货,想接手园区
- 投稿|小米造车,没有苹果的烦恼?
- 投稿|地产商都想放弃了,复星旅文还寄希望于卖房增收?
- 投稿|一单赚一万,黄牛盯上特斯拉
- 投稿|这个上古社区是遗珠还是弃子?
- 投稿|财报扭亏为盈、股价上涨超10%:“大阅文”第一年“柳暗花明”?
- 投稿|白酒失去年轻人
- 投稿|腾讯:春分已过盼谷雨
- 投稿|新能源车企无奈涨价,黄牛却疯狂收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