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白酒失去年轻人

投稿|白酒失去年轻人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光子星球 , 作者|文烨豪 , 编辑|吴先之
春节年夜饭 , 历经风霜的中年人们举杯感怀 , 喝的面红耳赤 , 而他们的孩子们却独坐一桌 , 喝着啤酒与饮料 , 象征性举杯 , 然后迅速结束饭局 , 拿出手机开上一局游戏 。
都市夜生活 , 年轻人去往打着国风旗号的中式小酒馆 , 在堆叠中国元素的环境下畅饮着酒盘中甘甜利口的小杯酒 , 没有威士忌的冰球 , 也没有玛格丽特的柠檬与盐 , 亦没有纯正的中国白酒 。
合乎情理的语境 , 却在无形中涌出一股割裂感 , 让人不禁思索——年轻人 , 不喝白酒了?
白酒失去年轻人腾讯营销洞察《2021白酒行业数字营销洞察白皮书》显示 , 年轻群体对白酒的接受程度普遍较低 。
虽然《报告》所锚定的6类典型消费者画像中存在着“新入圈年轻人” , 但其标签同时指出该群体购买白酒主要用于长辈共饮、投资、送礼等 , 很少是切实的消费 。
投稿|白酒失去年轻人
文章图片

 
基于此 , 白酒庞杂的消费人群中 , 已然缺失了年轻面貌 。一个显性因素可能是白酒口感层面的不友好 。
中式酒馆的青年偏爱果酒、鸡尾酒 , 年夜饭桌上的小辈选择啤酒、饮料 , 同果酒、啤酒相比 , 白酒酒精度往往偏高 , 即使置之于世界八大烈酒中仍旧排名前列 , 口感自然辛辣居多 。
而口感不佳的烈性酒 , 本身受众就较为稀缺 , 连“三碗不过岗”所描述的对象也仅是十几度的黄酒 。而烈酒 , 以伏特加为例 , 相比直接饮用 , 多数人会选择将其作为基酒调配 , 如螺丝刀、血腥玛丽等闻名遐迩的鸡尾酒就均由伏特加调配而成 。
不过 , 世界范围内公认的六大基酒通常为40度上下 , 而白酒由于酿造工艺不同 , 香型、度数较为复杂 , 酒体也远不如其纯净 , 且消费端没有冰饮习惯 。因此 , 白酒调配鸡尾酒很难保证口感 , 普及也较为艰难 , 以调制之路提升口感注定只能停留在局部范畴 。
因此 , 在口感接受程度方面 , 白酒很难俘获年轻人 。而另一方面 , 年轻人的生活似乎不需要白酒 。
一直以来 , 中国白酒消费依托于酒场文化 , 呈现着“场合化”趋势 。这也就意味着 , 脱离了某些固定场合 , 白酒消费会面临着场景稀缺的困局 。
据智研咨询《2020-2026年中国白酒制造行业发展模式分析及投资风险研究报告》 , 国内消费市场日常场景饮用白酒比例仅18% , 远低于其他品类 。
因此 , 年轻人居家独酌或是约上朋友去酒吧喝两杯 , 很少会选择白酒 。更多时候 , 他们是在生意场或官场上被动痛饮以迎合领导与客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