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我在大厂拿股票:跌去7000万,但我看得开

投稿|我在大厂拿股票:跌去7000万,但我看得开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财经故事荟,作者|王红霞,编辑|陈纪英
2022年3月中旬,股市经历了跌宕起伏的一周,财富蒸发的故事堪称惊心动魄 。
“我账面上损失了几百万 。一位在公司呆了10年的老同事更惨,在去年股价最高时,手上股票价值上亿人民币,下跌到现在只剩3000多万元,要是一般投资者,估计心态会爆炸吧”,一位大厂员工向《财经故事荟》透露 。
从1亿多元到3000万元,意味着阶层的滑落——从财富自由跌落至中产阶级,足以令普通人心态崩溃 。
但我们却听到了来自当事人的另一种声音 。
这位大厂员工与同事对此颇为平和,他们也能客观看待自己曾拥有的高额财富 。
上述老同事在公司成立第二年入职,一路看着公司穿越过惨烈的百团大战,又在大厂的缝隙中左突右围,成为少数的幸存者,带着高光上市,踩上了时代红利 。
“讲实话,我们在公司也没做出特别牛的事,一年拿着上百万年薪,已经很满足了 。上亿的股票是公司给的,又碰上资本市场大膨胀,更多是运气使然”,上述员工想得很开 。
因此,面对股票下跌,带来的数百万元甚至数千万元的财富缩水,不少大厂人反而内心平和 。
【投稿|我在大厂拿股票:跌去7000万,但我看得开】这与网络上散户们哀叹一片的情绪,形成鲜明对比,后者手中的股票,大多是真金白银自掏腰包 。
一位脉脉网友诉苦,“中年互联网男人的悲哀,原本500万的中概股,现在缩水到70万,上周刚失业,失钱、失业、失恋、大龄,心态崩了 。”
还有网友称,“过去7年的积蓄,基本都在老东家的股票里,可惜都没卖,缩水2/3还多,这几年算是白熬了,已经四点了,还是睡不着 。”
还有人干脆变成了不看、不听的“鸵鸟”,卸载了软件,“当它不存在就没事,浮亏不是亏 。”
在股票市场中,赚钱的幸福总是相似的,但亏损的难受却有微妙不同 。
此次,《财经故事荟》将视角锚定在大厂被授股票的群体上,他们要么进入公司较早,或者位于较高职级,资产中股票占比不低,股票下跌,他们的财富缩水最为惨重,但不少大厂人却意外的淡定平和 。
窗口期短暂,高点卖不了对接大厂的猎头Alex告诉《财经故事荟》,像阿里、腾讯这些互联网大厂授予员工股票时,一般会设置交易窗口期,员工卖股票时要避开财报披露等特定日期,不像普通散户,随时可以交易 。
所以无论跌涨,三五天的短暂动荡,对他们来说其实没太大影响 。
他认识的一位阿里P8级员工,手里握有小一万的公司股票,从最初的300美元跌到如今的80美元左右,算下来两三套杭州房产都没有了 。在大幅下跌过程中,这位员工一度考虑出手股票,但不在交易窗口期,想卖也卖不了 。
不同的交易所,对于交易窗口期的规定有所不同,但都不长 。
“一个季度只有十来天”,某智能可穿戴设备公司高管齐涵告诉《财经故事荟》,“我们公司在纽交所上市,快到交易窗口期时,HR会发邮件提示员工,但窗口期的价格并不一定好,那就要等待下一个窗口期” 。
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上市,均要受到窗口期制约,比如深交所规定,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前述人员配偶在下列期间不得买卖本公司股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