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中概股抄底“自救”( 二 )
不过 , 艾媒咨询CEO张毅在采访曾中表示 , 中概股互联网企业主要分为两类 , 一种是“蓝筹型”企业以及“挣扎型”企业 , 对于“蓝筹型”企业(如阿里、腾讯等)而言 , “回购潮”可能会就此掀起 , 但对于“挣扎型”企业而言 , “回购”意义不大 。
除了账面上有钱之外 , 最值得注意的是 , 市场依旧可以相信明星中概股的赚钱实力 。
尽管消费下行大环境下 , 许多人都是为互联网巨头的增长感到焦虑 。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 尽管增速放缓 , 但他们的收入依旧在稳定增长 。如:腾讯2021全年营业收入5601亿 , 同比增长16%;阿里2021财年第三财季收入为2425.80 亿元 , 同比增长10% 。而且 , 腾讯、阿里等企业已经明确产业互联网的转型方向 , 在新的方向上 , 巨头依旧还是巨头 。
当然 , 大规模回购也并不意味着中概股企业真的是“钱多任性” , 对于大企业来说 , 每一笔资金要实现理想的投入产出比 , 而阿里等之所以舍得决绝地一掷亿金 , 也是由于股价下滑的压力 。
“常年飘绿 , 发挥稳定 。如果负数是一首悲歌 , 那真是一首接着一首 , 绿油油啊绿油油 。”一位阿里基金持有者曾发布这样一条动态 。
2014年 , 阿里上市之初发行价为68美元 , 当天的收盘价就是90.6美元 , 数年来 , 股价曾一路高歌飙升超300美元 , 然而近一年的阿里股价却表现疲软 , 甚至在最新一份财报发布当天 , 股价跌至100美元的分界线 , 创近五年以来新低 。
消费端的战争逐渐熄火 , 互联网巨头们都在寻找产业互联网的安身立命之处 , 如阿里也是通过2021年整年逐渐明朗了转型细则策略 。
不过 , 转型过渡阶段所产生的些许业务波动导致的市场信心受挫并不足以致命 。
今年3月 , 美国证监会(SEC)发布公告 , 根据《外国公司问责法》(HFCAA) , 又增加了5家公司纳入临时被识别名单 。随后 , 新浪微博(WB)也被SEC列入退市风险名单 , 成为第六家被列入名单的中概股 。
受到美国《外国公司问责法》 , 以及俄乌战争下国际局势紧迫的影响 , 互联网中概股遭遇了“黑暗三月” 。甚至有市场传言称“中概股即将集体退市”、“名单企业只有15天申诉期就会被摘牌” 。
国际大环境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
恐慌与不确定性 , 导致中概股一片绿 , 在美股大涨的情况下 , 中概股股价持续下滑更令人感到焦虑 。比如:3月15日 , 阿里盘中最低下探至71港元 , 区间跌幅超66% 。“七年时间阿里的营收增长了十几倍 , 股价又跌回去了 。”有网友评论阿里股价一夜回到解放前 , 已经严重偏离了基本面 。
中概股成了“中丐股” 。
据数据统计 , 目前272只在美上市的中资民营股中 , 2021年以来合计有244只股票股价出现下跌 。
基本盘没崩 , 但大环境也难改变 , 企业就需要自救 。通常来说 , 在进行股票回购后 , 会减少公司股票总股数 , 从而提高股价 , 这也促使中概股们背水一战 。阿里巴巴集团副首席财务官徐宏也曾表示 , 此次回购是因为阿里的股价被低估了 。
推荐阅读
- 投稿|骑手、用户、商家的「不可能三角」,美团如何平衡?
- 投稿|互联网本来就是实体经济
- 投稿|挤一挤中国40万音乐人的水分
- 投稿|决心与陷阱,别被「研发投入」骗了
- 投稿|存量用户时代,方兴未艾的客户服务SaaS
- 投稿|2022年中国音频行业产品洞察分析
- 投稿|一针HPV疫苗,帮他赚到4550亿身家
- 投稿|Google:人力资源专业已经是数据科学
- 投稿|阿北管不好豆瓣?
- 投稿|2000元炒到40000元,年轻人的第一块欧米茄“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