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中概股抄底“自救”( 三 )


据wind数据显示 , 今年截止至3月22日 , 港股已有100家公司展开股票回购 , 累计回购总额约为83.6亿港元 , 而去年同期的港股回购额为24亿 , 回购额同比大幅提升2.5倍 。大环境低迷下 , 企业自己“抄底”也是救命稻草之一 。
“抄底自救”不仅可以提升公司股价 , 也可以不断加强企业的控制权 , 而且回购的股权也可以作为新的股权激励计划补充 。国内大厂的股权激励计划是留住人才的关键手段之一 , 转型之际 , 核心人才的争夺也是一场硬仗 , 企业手握更多的股权激励计划 , 也更具有人才诱惑力 。
02 巅峰之路 , 道阻且长回购规模扩大计划公布后 , 多日“飘绿”的阿里股价终于红起来 。宣布消息当日 , 其在港股的股价涨超11% , 也推动恒生科指在两天内上涨7.5% 。Boss直聘宣布回购计划后 , 也经历了盘中大涨12% 。
通常企业实施回购后 , 每股净资产和盈利能力等财务指标可以提高 , 从而提升公司的投资价值 , 长期可以稳定股价 。兴业证券研究也显示 , 大规模的公司回购往往预示着阶段性底部 , 并且后续均伴随着一波上涨行情 。
然而 , 一次大规模回购并不能一劳永逸 。
“中概股想要一举通过大规模或多次回购就扭转颓势的可能性并不大 , 但是这样的集体回购行为有利于重新建立投资者对中概股的信心 , 从而为未来真正实现扭转颓势创造机会 , 而信心的重建也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 。”ATFX亚太区首席分析师林铭添表示 。
显然 , 股权回购的消息可以让股价下滑急刹车 , 但是未来是持续坐过山车还是弯道超车 , 还需要看企业是否后劲十足 。
如BOSS直聘创始人、董事长兼CEO赵鹏所说:股票回购计划不仅反映了对业务模式的信心 , 也反映了为股东创造长期价值的承诺 。
“百年企业”总是在大风大雨的洗礼中进化 , 而国内的互联网中概股们最大年龄也就是20岁左右 , 面对长期的发展 , 巨头们地盘稳就足以掌握翻盘的机会 。
产业互联网的拐点已经在隐现 。
3月23日 , 腾讯2021年第四季度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板块实现收入479.58亿元 , 同比增长25% , 总收入占比提升至33% , 而同期游戏板块收入占比约为30% 。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单季度收入首次超过游戏板块 。
而在国内云服务市场中 , 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已然成为新铁三角格局 。
投稿|中概股抄底“自救”
文章图片

另一方面 , 一些新兴的互联网中概股公司也在不断夯实基本盘 。如:在非通用会计准则下 , BOSS直聘第四季度连续第三个季度实现盈利 , 获得经调整后净利润3.49亿元 。
“我们不认为互联网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与壁垒被打破 , 当前互联网公司仍然有长期投资价值 。互联网公司经过市场的大浪淘沙的激烈竞争 , 造就了一批全球有竞争力的数字经济的平台公司 , 仍然具有较好的商业模式和发展潜力 。”天风证券认为 。
【投稿|中概股抄底“自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