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挤一挤中国40万音乐人的水分( 三 )


事实上,流媒体平台对音乐人“开闸”的底层逻辑,更像是一场“零成本”投资,将海量的音乐投入平台,随后由听众和市场作为把关人选择出优秀的作品 。
然而,当我们试图刺破音乐人数据的虚假繁荣,会发现整个行业的音乐水准为其买了单 。而在猖獗的“数据黑产”背后,平台方也付出了代价 。
结语诚然,流媒体平台的盛行给更多的音乐人带来了机会 。
根据RIAA的数据,在CD鼎盛时代,位列前50的艺术家占据了美国音乐市场销售额的25%,到了2021年,Spotify上位列前50的艺术家只占据了美国市场销售额的12% 。
但是,去中心化的大背景下,音乐人数量提升随之而来的是对音乐质量的非议 。
盗录盗播账号兴起,大量玩票性质的音乐进入市场,围绕音乐平台的“数据黑产”甚嚣尘上,实际上都在诘问着流媒体平台的音乐人审核机制和版权收入分配机制 。
真正能引导华语乐坛走向繁荣的,是优质音乐作品之间的良性竞争,而如今对于音乐人数量的“注水”,不过是在损耗整个音乐行业的信誉 。
如何引导音乐人产出优秀的作品、规避版权分配机制的乱象、带领优秀的音乐人走出“数据困局”、拒绝行业的无效内卷,值得每一位从业者思考 。
【投稿|挤一挤中国40万音乐人的水分】或许,是时候挤挤中国40万音乐人的水分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