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挤一挤中国40万音乐人的水分( 二 )


随着非独家版权时代的来临,国内音乐流媒体之间的“天王天后”之争逐渐退居次位 。与此同时,平台之间开启了独立音乐人的争夺战,各类音乐人扶持计划一度甚嚣尘上,纷纷瞄准了个体音乐人的三年独家期 。
就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年底,网易云音乐入驻独立音乐人数量超40万,而腾讯音乐人的数据是30万 。因此,我们可以姑且认为中国至少有40万音乐人记录在册 。
而从播放数据上,独立音乐人也确实占据了很大一批的份额 。
研究机构Midia数据显示,目前独立音乐人的歌曲播放量占Spotify总播放量的31% 。对比国内,截至2020年末,来自独立音乐人的原创作品在网易云音乐上的歌曲播放占比达到了45% 。
但是,在音乐人入驻数量、原创歌曲数量频攀新高的同时,核心版权的数量似乎并没有显著的提升 。某种程度上,也在华语乐坛形成了这样的局面,即每天有数以千计的音乐作品投入流媒体平台,而“华语乐坛要完”的论断却频频见诸报端 。
不可否认,音乐工业力的下沉无疑是对于生产力的极大解放,让各种音乐都有了发声机会,但在国内不健全的市场机制之下,平台方却难逃“数据黑产”的精准“薅羊毛” 。
就平台方而言,在独立音乐人的争夺之战中,音乐人注册变得更为友好开放 。用户可以选择成为翻唱音乐人和原创音乐人 。就翻唱音乐人而言,只需上传人声干声文件,而原创音乐人则可以有选择地上传授权文件,纯音乐、电子、remix作品只需上传音乐作品的分轨文件 。
投稿|挤一挤中国40万音乐人的水分
文章图片

这般产业环境,无形中利好了大批量的翻唱账号,甚至出现了上传“盗录”、“盗播”的音乐人账号 。而这样的版权“真空地带”实际上也是一种隐患,潜藏着各个版权纠纷问题 。同时,我们在B站上也看到不乏有人随意编写分轨、钻审核的空子,甚至仅仅是为了“白嫖”会员 。
投稿|挤一挤中国40万音乐人的水分
文章图片

然而,平台方也很难通过保障原创性,来保证音乐人作品的“含金量” 。
近几年,各个音乐平台都推出音乐人扶持计划,为激励更多原创作品入驻平台,许多计划都提出了与音乐人进行流量分成的结算规则 。这一结算规则的运行逻辑十分简单,即基于音乐人作品的播放数据,按照比例划分版权收入和广告收益 。
而这本利于提升音乐人收益的举措也给了“互联网黑产”可乘之机,他们提供从注册、发布到保证播放量再到获得收益的“一条龙”服务 。
投稿|挤一挤中国40万音乐人的水分
文章图片

在拼多多、淘宝等平台,只需支付9.9到19.9不等的价格,就会有商家提供音乐人认证的服务 。并且,还有商家出售低质量、残次的音乐作品的分轨文件用于参与各类扶持计划,从平台开出的扶持奖励中分得一杯羹 。
在产业的下游,则由不法商家编写自动挂机的系统,无需人工干预便可以产生不俗的播放量成绩 。同时,这些商家还提供评论撰写、刷榜等业务,全方位“围剿”流媒体平台,创造出歌曲亮眼的“数据”成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