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消费金融行业回暖,银行系后来居上,仍有难题待解?( 二 )


2017年末,监管趋于严格,出台了一系列的新规,相关机构加速转型,这也为消费金融行业指明了发展方向,银行、产业公司等更多竞争者入局,洗牌和分化态势明显 。告别高息模式后的阵痛,互联网领域的“赢者通吃”规律,再加上牌照、流量、科技等全方面竞争的“内卷”,“活下去”已殊为不易,合规经营、普惠大众自然被摆在其次位置 。
02 格局:银行系后来居上这些也是很多产业发展的必经过程,并不妨碍大家认为消费金融是个“好”市场 。首先,中国的消费市场潜力巨大,2010年-2020年,我国消费总支出从约20万亿元提升至超过55万亿元 。此前受疫情影响下的消费需求稳步回升,2021年1-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96万亿元,同比增长13.7% 。
其次,我国的消费信贷渗透率明显提升,2010年-2020年,我国居民狭义消费信贷渗透率由8%提升38%,但仍显著低于美国的67% 。疫情之下,维持内需稳定增长成为畅通国内大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 。
庞大的市场当前,消费金融备受资本青睐 。据媒体报道,2020年以来,平安、小米、阳光、苏银凯基、蚂蚁消费金融等消费金融公司获批开业 。
2021年12月,中国华融发布的公告显示,宁波银行以10.91亿元收购了华融消金70%股权 。
2022年3月,南京银行发布公告称,以3.88亿元从苏宁易购、洋河股份收购了苏宁消金41%的股权 。收购完成后,该行持有苏宁消金56%的股权,成为控股股东 。
与消费金融领域发展之初,多由互联网、产业公司牵头发起不同的是,如今的银行资本,尤其是地方城商行正加速布局,渐成主角 。中金公司统计显示,目前正式成立的消费金融公司已达30家,其中25家均有银行参股 。
  
业绩上也是如此,银行系消金机构发展迅速,盈利能力稳定 。2021年上半年看,营收前三名是招联、马上和兴业消金,分别是73.9亿元、46.24亿元和38.69亿元,净利润前三名是招联、兴业、中邮,分别是15.42亿元、10.2亿元、7.9亿元 。
非银行系消金机构却呈现颓势,作为首批设立的4家消费金融公司之一的捷信消金,2021年上半年,营收38.69亿元,仅招联消金的一半,净利润2.2亿元,仅招联消金的不到15% 。
“卖身成功”的苏宁消金更是如此 。2019年、2020年、2021年上半年营收分别为4.396亿元、4.3亿元、1.0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101亿元、-0.5亿元、-0.34亿元 。总资产从2018年的近64亿元萎缩至2021年上半年的11亿元 。
【投稿|消费金融行业回暖,银行系后来居上,仍有难题待解?】不难发现,消费金融公司发展两极分化加剧 。截至2020年末,我国消费金融公司资产规模已达5246亿元,资产规模超过300亿的消费金融公司有6家,分别为招联、捷信、马上、兴业、中银、中邮,Top6市占率达到65% 。
03 展望:角逐新用户与细分市场目前来看,消费金融市场短期的发展趋势恐难以改变 。从外部环境来看是监管趋严、利率下行 。
2020年以来,陆续出台的互贷办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征信办法对互联网贷款业务中的风控能力、业务模式、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提出更高要求 。年底,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定调,依法将金融活动全面纳入监管,有效防范风险 。
同时,国家密集出台相关政策来规范贷款利率,引导金融机构下调利率 。2021年8月,多地金融监管部门对属地内消金公司进行窗口指导,要求将个人贷款利率全面控制在24%以内,高息模式一去不复返 。
从内部环境来看是存量竞争、差异发展 。考虑到优质客户有限、消费信贷市场更加成熟等原因,消费金融公司需要围绕客户创新产品创新、提升服务能力、丰富服务场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