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人工关节集采降价,手术机器人“上场”( 三 )
02 加成收费法下,传统手术费有望上调换句话说,国家医保局在人工关节集采配套措施文件中,明确关节手术机器人的收费原则,是预防关节手术机器人成为下一个“药物球囊” 。
不过,国家医保局此举看似是对手术机器人的约束,但若措施得当,也可能成为鼓励行业发展的重要转折 。关键还是在于两个字——定价 。
在3月初国家医保局下发的关于骨科手术机器人定价方案征求意见的便函中,根据手术机器人的功能差异,划分出4种不同标准的“打包价”:
文章图片
按照这一标准,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为例,前述北京专家告诉《财健道》,目前北京对该手术传统术式的收费标准是,单次价格不到3000元,若按照上面方案中80%的最高比例加收,即2400元,合计一台手术费用不足5400元(人工关节假体等费用不计) 。
该便函下发后不久,中国医学装备协会临时组织召开了一场手术机器人线上医疗物价政策研讨会,捷迈、美敦力、天智航等十余家进口和国产骨科手术机器人厂商代表纷纷上线 。
该协会技术部兼培训部主任杨建龙向《财健道》表示:“国家医保局对手术机器人的收费原则做出规范,非常必要和及时,也是业内十分欢迎的 。因为手术机器人是个新兴事物,此前各地多没有与其相适应的医疗服务项目,只能以临时项目或套用其他项目的形式进院使用 。”
不过,“在定价方面,收费的方式和费用的高低很关键 。”他谈到,“如果价格过低,医院和医生就没有动力用骨科手术机器人,医院没有动力,那么做技术创新的企业也会失去做研发的动力,当创新的动力枯竭时,这个产业的发展也将停滞,很危险 。”
定价之争,成为过去一个月里业内“激辩”的话题 。
价格过高,有违医保基金“保基本”的原则和“节约控费”的KPI;价格过低,将打击产业研发动力,不利于产业升级,甚至可能影响到产品生产、配送及服务质量,进而可能影响患者和临床使用效果 。
陶立波分析表示,市场的供需双方本就是围绕价格开展博弈的,关键还是在于定多少价格合理 。“如果说能够协商测算出一个双方(医保和厂商)都能接受的价格,扩大前沿技术在临床的应用,促进产业发展,同时医生和患者也无需担心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下滑,这就是一个多赢的选择 。”
可以看到,最新出台的人工关节集采配套政策文件中的表述,与此前征求意见便函有所不同,虽然不再允许关节手术机器人单独立项,似乎是在定价过程中做出了一定“让步” 。
一是,虽然都是在传统手术价格的基础上按比例加成,但后出台的配套文件未将工具耗材打包其中,或可由市场自由竞争定价,厂商单独收费 。
二是,具体加收比例没有明确规定,给地方负责部门定价留出了自主空间 。
三是,明确提出要“落实结余留用政策并统筹医疗服务价格调整”——人工关节置换手术项目价格明显低于全国中位价格和周边省份的地区,可专项调整相关项目价格 。
另一位行业公司高管表示,“政策目前更多是方向性的、定性的,具体如何定量的去理解政策,还说不好 。不过,提高医生手术服务费用很有可能 。国家政策的目标,我个人认为不是减少医疗卫生投入,而是要改变支付结构,更多倾向医生的服务 。”
推荐阅读
- 投稿|万科交了80亿学费
- 投稿|被“嫌弃”的外卖的一生
- 投稿|消费金融行业回暖,银行系后来居上,仍有难题待解?
- 投稿|起底小米生态链:8年投资500+,近30家成功上市,多家排队IPO
- 投稿|清明“云祭扫”,互联网远程催泪体验
- 投稿|小镇酒店如何“上升”
- 投稿|厨房小家电,等待下一个爆款
- 投稿|订阅iPhone,库克的苹果3.0
- 投稿|西祠胡同被“贱卖”,BBS时代雨打风吹去
- 投稿|5G建设即将收官,杀手级应用还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