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人工关节集采降价,手术机器人“上场”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财健道,作者 | 尹莉娜,编辑 | 杨中旭器械臂作“手”,光学成像系统为“眼”,控制台后,是医生进行指挥的“大脑”,无影灯下,手术机器人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大型医院的“高端配置” 。
不过,这样一套系统设备,医院的引进成本一次便高达上千万 。新兴技术需要在应用中发展、迭代,然后降本增效 。但一个现实的问题也摆在眼前——手术机器人的使用,该如何向患者收费?尚未成为临床“刚需”的手术机器人,是否应当纳入医保报销?
答案正逐渐浮出水面 。
骨科手术机器人定价标准尚未尘埃落地,但方向性原则已经明朗 。
3月30日晚,国家医保局、国家卫健委联合出台人工关节集采的配套措施相关文件 。
文章图片
其中,对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的收费原则作出规定——不单独设立收费项目,以传统手术价格为基础按比例加收 。
而手术机器人配套使用的工具包和耗材,则未被提及 。某国产手术机器人研发企业高管感慨:“耗材没列入,算是最大的胜利 。”
此外,文件强调要“落实结余留用政策并统筹医疗服务价格调整”,人工关节置换手术项目价格明显低于全国中位价格和周边省份的地区,可专项调整相关项目价格 。
文章图片
国家医保局官网文件截图
换句话说,部分省市人工关节置换传统手术的价格有上调可能 。这是因为,人工关节集采,将假体价格降下来,为补偿医务人员劳动服务价格、引入创新技术提供了成熟条件 。
3月初,国家医保局下发《关于完善骨科“手术机器人”“3D打印”等辅助操作价格及相关政策的指南(征求意见稿)》的红头便函,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手术机器人领域引起不小舆论和资本市场反应(详见此前报道《独家|医保定价博弈:国产手术机器人站上紧要关口》 。
将两份文件结合来看,《财健道》采访多位业内人士获悉,国家医保部门此举透露出多个重要信号 。
01 关节手术机器人进医保,是大趋势骨科手术,不仅是“技术活”,其实更是“辛苦活” 。
文章图片
图/某模拟性人工关节置换手术中,医生正在演示
以中国每年超过90万台的人工关节置换术为例,手术中起到核心作用的是植入的人工关节假体 。假体的质量、匹配度、医生操作的精准度等,对于患者康复起到主要作用,效果好的情况下,植入的假体可以使用20年以上 。
为此,骨科医生需要借助电钻、骨锤、螺刀和钉子等各种工具,敲敲打打、截骨开髓……从而达到最好的手术效果 。一台手术中需要使用到的工具和耗材,重达十几斤 。
推荐阅读
- 投稿|万科交了80亿学费
- 投稿|被“嫌弃”的外卖的一生
- 投稿|消费金融行业回暖,银行系后来居上,仍有难题待解?
- 投稿|起底小米生态链:8年投资500+,近30家成功上市,多家排队IPO
- 投稿|清明“云祭扫”,互联网远程催泪体验
- 投稿|小镇酒店如何“上升”
- 投稿|厨房小家电,等待下一个爆款
- 投稿|订阅iPhone,库克的苹果3.0
- 投稿|西祠胡同被“贱卖”,BBS时代雨打风吹去
- 投稿|5G建设即将收官,杀手级应用还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