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清明走一走:云扫墓是未来,但不火还挺乱( 二 )


“清明越近越想她,想给她买个新的漂亮花瓶,放两束好看的花 。”晓雅在宿舍寝室阳台望着学校四角的天,期待着学校能在清明放她回去 。
整个三月份,她时刻关注着疫情的发展,随着感染人数的增加,政策也从做个核酸就能回家,到回家需要隔离14+7,再到扫墓需要提前预约,最后再演变为一切祭扫活动被取消,改为线上纪念 。
在现场祭扫被暂停之前,听说扫墓要预约制,晓雅费了大劲在手机上抢到了“只能去俩,其他人要再预约”的限定名额,现在只能作废,“看来真的回不去了 。”
疫情的反复无常之下,线上扫墓,清明不返乡,线上代替线下已经成为大趋势,“互联网+殡葬”的云祭祀,成为一种新的社会现象 。
云祭祀,真的有人买单吗?
线上祭扫,能成为一种新风尚,和疫情的反复对出行造成的限制不无关系 。在祭扫市场新旧交替的元年,市民是否还会像往常一样前往线下祭拜、对待云祭扫方式又作何方法?
我们在步入石门峰园区内后,发现园区内依然有依稀人流,但对比往年,明显少了很多 。时间刚到中午十二点,许多家庭已经完成了祭拜流程,正在从山顶的陵园往山下的出口处转移 。
在公园广场草坪上,有些家庭搭起了桌布,由扫墓转向了野营 。和往常清明假期一样,“扫墓+春游”成为了三天假期市民最主流的出行方式 。
投稿|清明走一走:云扫墓是未来,但不火还挺乱
文章图片

奇偶派拍摄
我们和其中几个家庭聊了聊后发现,在疫情的影响下,多数家庭仍旧选择在疫情下线下出行扫墓的最主要原因,是家中老人的传统观念 。
“我家老人提前一个月就开始嘱咐我清明节要准备哪些东西、叫上哪些亲戚、几号出行合适”,50多岁的程先生原本计划三天假期借着公司出差的机会带着孩子和老婆去咸宁泡温泉放松,但家中的老人每天叮咛,他无奈取消了旅行计划,召集两个妹妹带着各自的孩子来到了陵园 。
连香烟的摆放位置、香烛的数量老人都要“斤斤计较”,程先生不敢想象利用云祭扫APP来祭祖老人们会作何反应 。
和其他地区公墓一样,“云祭祀”推广告示牌被放在了陵园人流显眼的位置 。
投稿|清明走一走:云扫墓是未来,但不火还挺乱
文章图片

奇偶派拍摄
我们通过扫描告示牌上的二维码后发现,陵园主要提供两种形式的服务:代客祭扫和网上纪念馆 。后者以名为“圆满人生博物馆”的小程序存在 。主要是以创建纪念墙的形式来纪念辛亥英烈、抗战英雄等历史伟人以及墓碑墓地服务 。
并且,这种形式也并不是今年清明新诞生的产物 。
早在2020年疫情爆发元年,福寿园国际集团“福寿云”平台就宣布在全国30余座城市的公墓单位及殡仪机构推出云祭扫、云共祭服务 。一周时间,各页面汇总访问量87123次,微信授权数17179次,一周内有数万人次使用了云祭扫服务 。
疫情第一年,云祭祀作为一种完全新兴的祭祀方式,人们或多或少出于迫不得已或是新鲜感选择尝试,到了疫情第三年,“云祭祀”真的走向大众了吗?
社交平台上,有人调侃这是当代赛博,有人吐槽“现在下边也通网了?”,还有人在屏幕上线上献花之后仍然震惊,“至今无法体会线上扫墓的意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