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博世老板“跳楼”、蔚来理想哭惨:汽车缺芯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三 )


文章图片

在与车芯产业链从业者交流的过程中,都提到了供需之间的一个“潜规则”:一个主机厂要购买100片芯片,为了保障自己最后能拿到足够的芯片,会拿着订单去找5家代理商;而代理商为了满足客户需求,又会加量到芯片原厂 。这样一来,主机厂100片的订单最后到达芯片原厂时,供需之间将会存在几倍甚至十几倍的差距 。
因此,芯片厂商接到订单,按需求扩产,却有可能陷入芯片过剩、无人买单的窘境 。
面对这样不准确的需求信息,一些芯片厂家不敢扩产,就又会造成持续的紧缺和延续;如果芯片厂家按照这样的需求错位差来进行生产,产品卖不掉,芯片厂商就会立马减产,造成缺芯震荡出现 。同时,还有人为了套利而进行囤货,使得信息更加复杂 。
因此,供应链中间环节的太过复杂,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够透明,是导致芯片原厂不敢大幅扩产、供需之间始终存在错位的原因之一 。
投稿|博世老板“跳楼”、蔚来理想哭惨:汽车缺芯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文章图片

复杂的汽车半导体产业链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屋漏偏逢连夜雨,底层因素造成的重重困难之外,这半年来接踵而至的暴雪、地震、火灾、疫情、停电又给芯片厂商的伤口上撒了一把盐 。
自然灾害防不胜防,设在德州的三星、NXP、英飞凌的工厂以及日本东北地区的全球前两大硅晶Wafer厂信越、SUMCO和日本瑞萨的厂房都因暴雪和地震而遭到关停 。
意外事故突然袭击,日本瑞萨的一间12英寸芯片工厂在3月份突发大火,火灾共损坏11台设备,占所有半导体生产设备的2%,产线至少需要一个月来重新恢复 。约半个月前的9月13日,德国的半导体重镇德累斯顿95%的区域受将近2个小时的停电困扰,波及格芯、英飞凌、博世等全球芯片代工巨头所设立的工厂,主要生产的正是车用芯片 。
还有疫情的持续反复,拥有超过50家半导体厂家的马来西亚成为了最大受害者,英特尔、英飞凌、意法半导体、恩智浦、德州仪器、安森美、SK等国际半导体巨头都面临着停产停工的困境 。而其中英飞凌和SK遭遇停产的工厂所生产的正是缺芯潮以来最为紧缺MCU器件 。
投稿|博世老板“跳楼”、蔚来理想哭惨:汽车缺芯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文章图片

德州暴雪 图片来源: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种种意外因素作用并加剧了缺芯的危机,这其中有着一定的巧合性,比如英飞凌和SK因马来西亚疫情而停产的恰好是MCU器件,相比起模拟芯片,MCU涉及的工序更加复杂、恢复生产所需要的周期更长,MCU紧缺在产业端造成的后果会更加持久与严重 。
疫情爆发以来,各种突发的、意外的天灾与人祸,频繁拨弄着人们越发敏感的神经,制造业、贸易物流甚至金融等各行各业都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但在这其中,“缺芯”成为最受关注、最为持久的危机之一,这其中也存在着难以回避的必然性 。
这背后的原因在于,对芯片行业来说,种种天灾人祸对产能的影响是具有延续性的 。
比如2月份瑞萨的火灾,尽管大火很快就被扑灭,但由于芯片生产需要标准极其严苛的洁净空间,而火灾造成了大量的烟尘,恢复到相应的生产标准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
还需要指出的一点是,哪怕只是经历了短暂的停电、停产,在设备重启后,厂家都需要先用试验芯片测试设备的稳定性,然后小批量生产芯片再测试一遍 。而如果产线整体停机,就需要对产线上的每台设备都做测试,这将是一个耗费巨大人力物力的工程,因而芯片厂商宁可人工三班倒也不愿意停产线 。并且,设备每关停一次,都会产生损耗,导致寿命的缩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