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创新之王( 三 )


红卫兵贴袁隆平的大字报,坚决反对袁隆平“搞资产阶级盆盆钵钵研究” 。一夜之间,他培育的雄性不育秧苗全部被拔光 。袁隆平好不容易才从学校废井里找到残存的5根秧苗 。
这次大会后,袁隆平才终于可以堂堂正正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
1981年,袁隆平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获得国家发明特等奖 。两年后,籼型杂交水稻在全国的种植面积已经超过5亿亩,增产稻谷500多亿斤 。籼型杂交水稻也是中国转让给美国的第一个农业技术专利 。
袁隆平获封“杂交水稻之父”,他取得的成果则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姆博称之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
与会代表中,还有一个和袁隆平同岁的药学家,她叫屠呦呦 。参加此次科学大会,屠呦呦是代表中药研究所来领奖的 。
20?世纪?60?年代,越南战事升级,恶性疟原虫困扰着交战双方 。美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发抗疟新药,越南方面由于受条件限制,于是请求中国帮助解决疟疾防治问题 。
作为一项保密级别的军工任务,该项目以开会日期为代号简称“523?任务” 。1969年,屠呦呦加入“523?任务”中医中药专业组 。
1972?年?,在经历380多次失败后,屠呦呦所在的团队终于从草药中提取了一种能治疟疾的成分,也就是后来的青蒿素,为解除全球数百万疟疾患者的病痛作出了巨大贡献 。
30多年后,凭借这一成果,屠呦呦又一举拿下中国人至今唯一一个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 。
03此次全国科学大会上还有一个不到34岁的年轻人 。因为在辽阳化纤厂工作时,他利用数学原理发明了一个国内外都没有的小仪器,从而拿到大会的“入场券” 。
这个年轻人正是任正非 。
大学期间,任正非通过自学,掌握了电子计算机、数字技术、自动控制等专业技术 。他还把樊映川的高等数学习题集从头到尾做了两遍,自学三门外语 。
听到邓小平给知识分子平反,任正非泪流满面 。
他说:“我们当时真的不理解‘亚马逊河流域的蝴蝶扇扇翅膀,就会让德克萨斯下大雨’,仅仅是感觉中国要变了 。”
不止中国,整个世界都在变 。
美国总统里根公布“战略防御计划”,由于涉及监视系统、拦截系统、控制系统、通讯系统等多层次太空防御,这个计划也被调侃为“星球大战计划”;苏联、东欧紧随其后,制定“科技进步综合纲要”与之抗衡;西欧17国发布了“尤里卡计划”;日本则提出“今后十年科学技术振兴政策”......
新科技的浪潮,正在席卷全球 。
1986年2月的一个夜晚,中科院有间宿舍灯火通明 。房间里,无线电电子学家陈芳允和光学家王大珩促膝长谈,这两位都是“两弹一星”元勋 。
他们达成一个共识:中国必须尽快提出自己的高科技发展计划 。
没过多久,一份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被送到中南海 。很快,《关于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报告》出炉,也就是后来著名的“863计划” 。
863计划涉及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等7个重点领域,包括解决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创新药、电动汽车等多个“卡脖子”问题 。此后30年,中国多个领域的重大科学技术突破,都与该计划有关 。
也是那个时候,中国掀起了新一轮留学潮 。
除公派留学外,中科院每年都会自筹经费支持学者出国深造 。此外,海外的华人科学家也纷纷发起设立奖学金,为祖国发展出谋划策 。
杨振宁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设立CEEC奖学金,支持中国各大学、各研究所人员到石溪做访问学者;和杨振宁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李政道,发起设立CUSPEA奖学金,资助优秀学者赴美留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