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丙肝|肝神在上:谁能拯救七千万慢性丙肝病患?( 四 )


为了提高病毒基因筛选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减少假阳性结果,在郭劲宏的建议下,霍顿决定采用针对肝炎病毒蛋白质的特异性抗体,但不是用它去直接探测临床样品中的病毒蛋白质,而是间接筛选克隆到噬菌体载体上的病毒基因在细菌里合成的蛋白质产物 。
慢性丙肝|肝神在上:谁能拯救七千万慢性丙肝病患?
文章图片

但是,这样的抗体从何而来?唯一可能的来源就是非甲非乙型肝炎病人的血清 。
然而,这些血清中究竟有没有霍顿想要的抗体,如果有的话,含量是不是足够,谁也不知道 。以乙肝为例,病人血液中有大量的病毒表面抗原,但是却没有针对表面抗原的抗体 。只有到了肝炎痊愈,病毒被清除后,这样的抗体才会出现 。可是当时却还没有发现罹患非甲非乙型肝炎后自行恢复的病例 。
搜寻未知病毒就像是在大海里捕捞一种从来没有人钓到过的鱼 。假定在一片海域可能有这种鱼出没,但此鱼的口味十分刁钻,只咬一种从来没人用过、其它鱼类一概不吃的鱼饵 。渔夫不知道这个鱼饵是什么,于是就准备了一大批鱼钩和他所能找到的所有的不同食材,每只鱼钩挂上一块,全都扔进海里,然后坐等鱼儿上钩 。
采用这样的策略钓鱼能有几分胜算,这是所有人的疑问 。但渔夫霍顿还是拿定主意,扬帆出海 。为了尽可能提高基因文库中病毒基因的含量,霍顿决定选用一份感染能力最强的非甲非乙型肝炎血液样品来制备基因文库 。要做到这一点,多亏了肝炎的黑猩猩模型——将每个待测的病人或者黑猩猩血样逐级稀释,分别接种到黑猩猩体内,观察发病情况,即可找到仍然保持感染能力的最高稀释度 。稀释度越高,表示这份血液中所含的病毒越多 。霍顿向CDC的布雷德利要到了一份患病黑猩猩的血浆,其感染能力达到已知的最高水平 。他亲自动手,把样品放入离心机高速旋转,使血浆中所含的病毒颗粒沉淀,分离出核酸,制成基因文库,交给朱桂霖 。
朱桂霖将基因文库按一定比例与大肠杆菌混合,使其中的一小部分细菌被重组噬菌体感染,然后将细菌平铺在琼脂培养基上 。未受感染的细菌在琼脂表面正常生长,连成一片,像草坪一样 。进入细胞的噬菌体则开始繁殖复制,同时按照所携带的外源基因片段合成外源蛋白质 。噬菌体复制到一定程度后,细菌细胞被杀死破裂,释放出新产生的噬菌体,再感染周围的细菌,开始新一轮的噬菌体DNA复制和外源基因表达 。如此反复循环,最后在长满琼脂表面的不透明的细菌草坪中出现许多透明的斑点,叫做噬菌斑,每个噬菌斑都是因同一个原始重组噬菌体的感染而被杀死的细菌,其中含有扩增后的噬菌体,以及噬菌体所带外源基因的蛋白质产物 。只要基因文库与细菌的比例合适,一片直径15厘米的圆形琼脂培养基表面可以有几千个噬菌斑,彼此互不相连 。
慢性丙肝|肝神在上:谁能拯救七千万慢性丙肝病患?
文章图片

培养基中的白色细菌草坪上的透明圆斑即是病毒制造的噬菌斑丨来源:wikipedia
下一步就是用针对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蛋白质的抗体,去钓出那些含有病毒蛋白质的噬菌斑,找到病毒基因 。霍顿只能寄希望于他用来当鱼饵的肝炎病人血清,希望其中恰好含有这样的抗体 。他制作的第一个基因文库经筛选后,没有得到任何病毒基因 。于是他另起炉灶,用同一份黑猩猩血液重新制作一个基因文库 。这一次在实验过程中不幸发生技术故障,所得到的核酸样品外观不很正常 。他犹豫再三,最后决定还是继续进行下去,完成了基因文库的制作,交给同事筛选 。
同时,霍顿决定改变抗体的来源,换用一个肝脏炎症特别严重的肝炎病人的血清,理由是症状严重可能是因为病毒复制特别活跃,患者的免疫反应特别强烈,血清中的抗病毒抗体含量也许就特别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