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机器人|世界首台微米级CT、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医生搞出来的发明威力无边

如今,当各个高新技术企业“瞄准”创新研发,纷纷进行知识产权布局之时,一些医疗机构也带着自家的创新成果开始了“跨界”发展 。
这些出自医生之手的科技创新成果,不仅带来临床诊疗技术的变革,也让更多患者受益 。
耳科病变“看不清看不准” 世界首台微米级CT机问世
耳部病变最常发生在中内耳区,由于位置深,难以直观看到,影像检查无疑成了耳科疾病诊疗决策的关键助手 。然而,耳科病变隐匿、微小,例如由锤、砧、镫骨组成的听骨链仅8毫米,影像学显示很有难度 。同时,耳部结构组成复杂,有气体、血管、神经等不同组织,也严重干扰成像效果 。以往,针对很多隐匿微小的耳部病变,影像学一直存在“看不清、看不准”等尴尬情况 。
不久的将来,这一尴尬现状将有望得以破解 。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影像中心主任王振常团队与清华大学联手,成功发明世界首台微米级耳科专用CT设备,填补了国际空白 。
手术机器人|世界首台微米级CT、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医生搞出来的发明威力无边
文章图片

比起传统CT设备,这台耳科专用CT机“体形”明显“瘦”了一圈 。可它的分辨力却高达50微米,比高端通用型CT设备提升了6倍之多 。
用王振常团队研究人员的话说,以前的CT设备拍出的图像,在“看”到一定程度之后,“视力”就达到了极限,而这台CT机却犹如装上了“千里眼”,可以看到许多以前从未发现的微小细节 。用个形象的比喻,以前的CT机就好比用肉眼在看一只小蚂蚁,而现在,装上了一个“超级放大镜”后,就连蚂蚁身上的根根触须都能清晰可见 。
【手术机器人|世界首台微米级CT、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医生搞出来的发明威力无边】以多发于成年人的外中耳畸形为例,患者往往会有一侧耳朵听力较差,而导致这一症状的,往往是耳朵里一些小骨头出现了问题 。由于这些骨头实在太小,患者进行影像检查时,几乎无法在传统CT上反映出来,很容易发生漏诊 。这也让一些原本只需手术替换一个人工听骨就能改善听力的患者,遗憾地失去治疗的机会 。
有了50微米分辨率的耳科专用CT设备,一些曾经很不容易被发现的隐匿性病变也将变得无所遁形,患者在疾病早期就能及时得到精准的诊断 。不仅如此,这台设备最让医生们期待的,就是它探究未知领域的能力 。在它的“辅佐”下,一些以前查不到病因的耳科疾病,很可能会找到一些新的病因,从而揭开耳科疾病的一些未解之谜 。
目前,一台50微米的耳科专用CT实验用机已在北京友谊医院完成装机,并进行调试改进 。据悉,这一先进的耳科专用CT设备有望在明年拿到临床许可证,真正为有需要的患者提供服务 。
微创手术操作空间受限 手术机器人打破技术壁垒
不久前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大赛”中,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张忠涛教授团队研发的“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系统”一举摘得头奖 。
这个机器人究竟有啥本事?还要从单孔腹腔镜手术谈起 。普通腔镜手术一般至少需要在身体上打四五个孔 。而单孔腔镜手术,顾名思义,只打一个孔就能进行手术 。单孔腔镜手术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包括肾脏、输尿管以及肝脏、胃、结直肠等手术,都可采用单孔腔镜手术完成 。近些年,这项技术遭遇瓶颈——仅依靠医生手下的“技术活儿”,已不能满足手术需要 。原来,单孔腔镜手术的操作空间很局限,从一个直径2.5厘米左右的小孔,同时进入三四把直杆的手术器械,就像使筷子一样,医生常常挥舞不开 。
手术机器人|世界首台微米级CT、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医生搞出来的发明威力无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