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明药业|卖不出去的药,10万等着救命的患者( 三 )


在其它普药上被动采购这一策略,却在复方磺胺甲恶唑注射液这一小品类上,不奏效了 。
缺少医药代表的方明药业,始终影响不到医院终端,更影响不到医生 。
但这种情况,在他们原先的预判里,是可以解决的:既然定点了10个省的销售都归方明,那就不需要中间销售环节,只要患者需要、医院下单,方明来供货即可,这在他们的商业逻辑里,是一个不需要医药代表的闭环 。
但他没有想到的情况是,复方磺胺甲恶唑注射液药品的用量,平均到每个医院的用量太小 。
一个在公立医院做自费细菌筛查项目的机构负责人告诉他,在筛查过程当中,碰到一例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概率是千分之四 。在如此之低的概率之下,大部分还会被忽略掉 。“医生可能会知道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用什么药治 。但由于(这种病)不常出现,会在治疗过程中忽视细菌的筛查,从而把它当成感冒或者别的病治疗 。”
卡氏孢子虫肺炎是一个“隐藏高手” 。它的起病较慢,患者初期会有发热、夜间盗汗、乏力不适等症状,容易被当作感冒来治 。几周后出现呼吸短促、干咳不适,病情急剧恶化 。但胸部X光检查表明,20%患者没有异常表现 。
正因为这种病例的量少、且易被忽略,医院不愿意配备特效药物,经销商更不愿意接手 。“一个经销商哪怕只能赚一块钱,一年有1000万支的需求,也能赚到1000万 。如果能赚两块钱,但一年只卖了1000支,也就才赚2000块钱,谁给你做这个买卖?”
一旦碰上偶发的病例,医院会提出采购需求 。但等到他们提供好资料,建立发货汇款关系,物流运到医院,这一个流程下来,七天过去了 。患者却等不及,可能两天就去世了 。
即使当患者的家属联系到方明药业,但因为工厂私自卖药给个人是违法的,还是需要药企通过合法渠道供应到医院,才能用到患者身上 。
时至今日,赵铤依旧觉得国家的定点短缺药机制,是一个成功的机制:医院上报短缺药的信息,国家通过企业定点生产解决供应的问题 。
“99%的短缺药供应问题都会通过这一机制解决,但我们这个产品(复方磺胺甲恶唑注射液)是个1%的例外,其他任何一个产品都没有这个窘境 。”
困境下的解决方案
现在看来,2016年的决策,似乎失误的 。
方明药企在两年的定点生产时期里,生产了30万支复方磺胺甲恶唑注射液,最后销出去的只有1.7万支 。生产这30万支的药品,并不是因为方明的胃口太大 。
而是因为这一产品的工艺处方量,以及生产产品前的验证批量,要求必须生产那么多 。否则就违反了GMP 。
在4.12元每支的国家规定的销售价下,销售30万支药品才有20%毛利润,而销售1.7万支、其余滞销的情况下,注定了这是一个赔本的买卖 。
两年的定点生产时间结束后,方明一度以为复方磺胺甲恶唑注射液的价格,会回归到一个合理的市场价格 。但赵铤却发现在很多省的价格平台上,它的价格仍旧是每支4.12元 。他们去找了一些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挨个解释“定点已经结束了,价格已经无效,复方磺胺甲恶唑注射液需要重新定价 。”但各个省因为没有收到药具管理中心发出的取消定点生产的函件,而拒绝更改 。
【方明药业|卖不出去的药,10万等着救命的患者】而曾经的卫计委药具管理中心职能已经重新划分 。在三个月前,方明相关负责人联系上原药具管理中心工作人员,请求能出一个取消定点生产的文件,但杳无音讯 。
这像是一场没有结果的挣扎 。赵铤想起了4年前,到国家卫计委药具管理中心的那一次谈判,北京和东明的距离第一次被拉得很近,他一度踌躇满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