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乡镇医院|浏阳“超级乡镇医院”突围之路

在距离长沙市区60公里的湘东小城浏阳,问本地人骨科去哪儿看,答案不是城里的大医院,而是坐落在社港镇的浏阳市骨伤科医院(以下简称“社港医院”);中风、眼科去哪儿看,位于原集里乡的集里医院是当地人首选……
与很多地方城里大医院“虹吸”病人不同,在浏阳,乡镇医院实现了“逆吸”,不仅吸引本地病人,甚至有不少患者从其他省份赶来就医 。
浏阳市卫健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浏阳35家乡镇医院,去年医疗业务收入近12亿元,其中有10家年超5000万元,社港医院和集里医院突破3亿元,成为不折不扣的“超级乡镇医院” 。
“要想发展,必须走特色专科的道路 。”11月16日,浏阳市卫健局体制改革科科长王科明告诉新京报采访人员,十几年来,浏阳市政府不仅在人才、药品、设备、服务权限上为乡镇医院松绑,还带头实行工资改革、探索医联体,激励乡镇医院提供价低质优的服务 。
与此同时,这些乡镇医院也面临着如人才吸引力弱、医保基金受限等桎梏 。碍于部门牵制,“浏阳现象”推广依然是个难题 。有专家表示,“浏阳医改实践既离不开背后的体制改革,也缺不了改革一线操刀人的魄力和智慧 。”
超级乡镇医院|浏阳“超级乡镇医院”突围之路
文章图片


11月18日,社港医院门诊大厅旁等待的患者和家属 。新京报采访人员 张惠兰 摄
跟社港医院一样,集里医院也是靠打造特色专科,在乡镇医院的普遍凋敝状况中脱颖而出 。
集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贝玉章告诉新京报采访人员,集里医院离城区较近,走综合医疗路线的话,竞争不过城里的大医院,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经营难以为继 。到了1995年,当时的老院长意识到,医院要想发展,只能另辟蹊径,“夹缝中求生存”,决定打造自己的特色专科 。
为了明确专科方向,老院长带着职工走村串户搞调研,连职工的亲友都被抓来“盘问” 。他们发现,由于浏阳饮食口味偏重,随着老龄人口增多,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较高,“当时我们浏阳没有这个专科,市人民医院、中医院都只有普内科,所以决定从这个方面着手 。”贝玉章说 。
说干就干,同年,集里医院和河北保定一家二甲医院联合成立了脑血管病专科(后来的神经内科) 。凭借着合作医院带来的人才和技术,集里医院能治中风在当地一传十十传百,住院病人从几个、十几个增长到几十个 。到了2005年,集里医院的年业务收入已从1994年的43万增长到1400多万 。
见到成效后,集里医院坚定了最初的判断 。“我们在专科方面有了一定的起色,决定坚持走下去 。”贝玉章说 。
超级乡镇医院|浏阳“超级乡镇医院”突围之路
文章图片


11月23日,集里医院门口车辆太多,保安在维持秩序 。新京报采访人员 张惠兰 摄
【超级乡镇医院|浏阳“超级乡镇医院”突围之路】乡镇医院的人才战
乡镇医院要想发展,首要的就是人才 。集里医院开始走特色专科发展道路后,很快遇到了人才困境 。
2005年,陈小玲调任集里医院院长 。就在那一年,上述保定二甲医院因业务调整,终止了和集里医院的合作 。由于核心人才和技术都掌握在对方医院手中,合作中断对集里医院无异于一记重击 。
陈小玲当即作了一个轰动浏阳的决定——用10万年薪,外加一套168平方米的房子挖来合作医院神经内科主任齐浩波,而彼时她身为一院之长年工资还只有3万元 。齐浩波的年工资更是只有2万多元 。
犹豫了一两个月后,齐浩波来了浏阳 。陈小玲说,当时的市人事局、卫生局等部门为医院的“创举”开了绿灯,齐浩波的档案得以调到浏阳,重新拥有事业编制 。齐浩波回忆,他本做好了成为编外人员的准备,没想到后来工龄、职称、公积金等又都接续上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