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聊聊1985这代人的“精神鸦片”——以辽东男同学们的课外娱乐为样本

投稿|聊聊1985这代人的“精神鸦片”——以辽东男同学们的课外娱乐为样本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娱乐资本论,作者|姜东瀛
8月3日,腾讯公司履行社会责任,遵照监管部门的要求和希望,宣布主动开展未成年保护工作:
从时间和金钱上“双减”,从假身份和作弊器上“双打”,顺便提出了“三条倡议”,任何有良知的成年人,都会全力支持这种健康的表态 。
当然,资本市场也有体现,三家头部游戏公司,市值蒸发了450亿元 。
腾讯在“三条倡议”的卒章显旨中提到:倡议全行业讨论全面禁止未满12周岁小学生进入游戏的可能性 。
腾讯的这则主张,是不是打击一大面,打翻一船人的运动式论调,仁者见仁暂摁不表 。
目瞪口呆和惊慌失措之余,瞬时拉起了编制在少先队时的一帧帧一幕幕“回忆杀” 。
至少我知道,辽宁省丹东市1985年前后出生的上万名男生,大多数人即使做了父亲,也不会忘记曾经的游戏往事,他们在少年时,做派是真风流,疯玩起来,基本不讲究身为学生的本分,而这个基因是在12岁以前刻进去的 。
不过,始终没有影响他们正常向外生长的步骤,最后该考大学考大学,该当兵当兵,该入社会打杂就打杂,该结婚育儿时不耽误 。
倘若穿越回时空,变成他们现在12岁不到,被禁止触及同步于时代的主流娱乐方式,那么这批孩子在提前撬开的“叛逆期”里,为追寻主流娱乐方式所能开发的野路子,以及愿意为此对抗管教而付出的代价,轮到他们现在作为家长,回避恐之不及 。
我作为这个群体的一员,很容易发现,从1996年开始,我们就可以找到双职工父母和小学班主任的管理盲区,虽然父母很严格,晚上他们回家,连电视都不让开;虽然老师经常使用打小报告的“告状精”当线人来追查“坏小子”们的行踪 。
想象有这样一天,小学班里三点半放学:
男生们结伴成群来到紧邻校舍的居民小区内,三三两两闪进一个单元门里,敲开了一楼的一户人家,一位成年人开门后,孩子们鱼贯而入,兴高采烈咋咋呼呼地坐到好几台“世嘉”黑卡游戏机前,拾起手柄,左搓右揉,对战起格斗类游戏“幽游白书”或者跑一轮“暴力摩托”,后面还站着一排兜里钱不够的孩子,等着前面谁玩儿累了下来,自己坐上去替一会儿 。
一台机器三块钱一小时,两只手柄各摊一块五,确实没几个孩子当年兜里一天掏得出五块钱的,有钱,也是爸妈按需分配的午饭钱 。
那只能让钱多的同学请客,你请一次,他请一次,如果不偷不骗家长钱,一个礼拜能玩个两次左右没问题 。
如果,哪个孩子三十多岁的潮流爹尝个鲜儿买了台586奔腾系列处理器电脑放家里,嚯,好家伙,孩子和他的同学们放学和寒暑假就热闹了,一波波的围观,一圈人无论摆弄DOS系统,还是Windos95,都能快速进入“红警95”单机策略游戏,哐哐哐熟练开干 。爸妈把电脑那屋上个锁,没事儿,孩子们群策群力能无痕撬开还能恢复原状;爸妈把电脑设密码,没事儿,孩子们有渠道找到电脑高手问两句,到处都有维修的、卖电脑耗材、配件、磁盘光盘的门面 。然后动手能力强的转身就把小伙伴家的电脑主机箱掰开,主板里的电池取下再放回去,轻轻松松,爸妈设置的什么密码都破防,形同虚设 。
以上,并不影响十来岁男孩子们的户外活动,他们打沙包、捉迷藏、自创各种跑跑颠颠的户外游戏,甚至仿照女生玩儿法去跳皮筋儿,孩子们过剩的精力,不是功课能压下去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