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15年,这个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发挥稳定,下半年成果涌现( 三 )


本文的研究发现揭示了正常老化过程中人脑结构连接组的拓扑变化模式,为认知老化的个体预测提供了潜在的影像标记物,并为理解年龄、脑网络拓扑效率以及认知老化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见解 。
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15年,这个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发挥稳定,下半年成果涌现
文章图片


12舒妮课题组与合作者在《Molecular Neurodegeneration》发表关于阿尔茨海默病临床前期主观认知下降的神经影像研究综述
2020年9月22日,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舒妮课题组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韩璎教授团队合作在《Molecular Neurodegeneration》(IF = 9.6)杂志发表了题为“Neuroimaging advances regarding subjective cognitive decline in preclinical Alzheimer’s disease”的综述文章 。本文系统的总结了阿尔茨海默病(AD)临床前期——主观认知下降(SCD)阶段的多模态神经影像研究进展以及特征性的影像学病理改变,指出了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是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博士生王小琪与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黄伟杰,共同通讯作者是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韩璎教授与北京师范大学舒妮副教授 。
本文通过对近二十多年的SCD神经影像研究进行检索和综述,从分子影像PET,到结构和功能MRI等多个影像模态对SCD人群中AD相关的神经影像学特征进行总结,发现SCD主要在AD特征性的脑区如海马,内嗅皮层,以及在内侧前额叶,扣带和楔前叶等默认网络关键脑区出现大脑结构和功能的病理性改变(图一) 。同时也发现SCD与轻度认知障碍和AD患者具有类似的脑影像改变模式,证实SCD阶段是AD临床前期重要的临床表现,也是AD早期筛查和干预的关键时间窗口 。本文还提出,借助不同模态优势的多模态影像学研究以及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的个体化精准诊疗将是未来研究的趋势,有助于从多水平多维度阐明AD早期的病理生理机制,实现AD早期诊断的临床辅助决策 。
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15年,这个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发挥稳定,下半年成果涌现
文章图片


13卢春明课题组应邀在社会神经科学重要杂志Social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Neuroscience发表综述文章,提出人际间言语交流的认知神经层级模型
语言是为满足群体协作的需要而产生的交流工具,也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重要标志之一 。但是长期以来,大部分关于语言脑机制的研究都脱离了交流情境,将听和说割裂开来单独进行考察 。因此,基于这些研究建立的语言加工认知神经机制模型可能并不适用于语言交流过程的阐释 。
为此,卢春明课题组于2020年11月21日在《Social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Neurosciences》(SCAN)杂志发表了题为“A hierarchical model for interpersonal verbal communication” 的综述文章,提出了适用于人际间言语交流的认知神经层级模型(图1) 。
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15年,这个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发挥稳定,下半年成果涌现
文章图片


14实验室发表关于儿童青少年脑默认网络发育的论文
2020年11月19日,国际著名神经影像学杂志《NeuroImage》在线发表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论文“Development of the Default-Mode Network during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A Longitudinal Resting-State fMRI Study” 。该研究采用功能磁共振纵向扫描设计和基于图论的网络分析方法,系统揭示了儿童青少年在6-14岁期间的脑默认网络发育轨迹 。
默认网络是人脑最为核心的功能系统之一 。默认网络的节点主要包括后扣带回/楔前叶、内侧前额叶、顶下小叶、颞叶外侧皮层以及海马等区域 。这些脑区在主动注意相关任务中呈现负激活,而在自传体记忆、情景记忆、展望未来和社会推断等内在心理过程时呈现正激活 。儿童青少年时期,个体的认知、情感和社会能力迅速发展,同时伴随脑结构和功能的快速发育 。鉴于人脑默认网络与内在心理过程以及社会功能密切相关,探索儿童青少年时期脑默认网络的发育轨迹对于理解个体认知发展的神经机制具有重要价值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