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走进母亲的抑郁黑洞

在医学上,抑郁症的发病基础是神经递质紊乱,其诊断依赖于患者表达、家属观察和医生问诊,而很多处在更年期的女性,受所处的社会环境与个人认知所限,患上了精神障碍却还在隐秘的角落里默默承受 。
目前,中国抑郁症人群约有 9500 万,但关于更年期女性患者的确切统计仍是空白 。年轻人开始在网络空间分享母亲「更年期抑郁症」的患病历程,病理因素之外,还呈现出更为复杂的一面——她们其实没有自己的生活,一生的时间交给家庭,既没能力让生活变好,又没办法接受现实 。
母亲就像一棵浑身长满刺的仙人掌,脾气不好,控制欲强,连睡前关灯的顺序都有要求,先洗手后按开关,哪个步骤错了,从头来一次 。豆瓣「关注女性长辈的精神抑郁」话题区,很多年轻人提到和母亲的相爱相杀,解决方式就是远离:一些人趁高考逃到外地读书;没办法做主买自己喜欢衣服的,迫切期待着婚后不再和她一起逛街 。
直到有一天,呗苦(豆瓣 ID )发现母亲的购物车里藏着熟悉又隐秘的世界——送给女儿的小叶紫檀手串,给丈夫定期购买的养胃面包,没能下单的毛呢外套和羽绒服 。在呗苦看来,这些都是母亲努力活着的痕迹,可是,买给自己的一条淡粉色雪纺丝巾,母亲却用它在家中浴室自缢,「就是这些平常的细节,才显得你的离开那么意外 。」
抑郁症|走进母亲的抑郁黑洞
文章图片


图源:站酷海洛
很多人更是直观地见识到了「父母皆祸害」的爆炸场面 。林绿母亲病情发作时,怒火会随时往女儿身上泼,鞋子沾上泥巴,衣服没洗干净,有任何不顺心就开始打人骂人,甚至摔东西,「就像一个混世魔王」 。而且这颗炸弹不定时,随时会爆 。
此时林绿也陷入崩溃和绝望 。生病的母亲拥有许多副面孔,有时会突然变成另一个人,反思起从前控制式的教育,林绿就得在不同的模式中来回切换——和她站在同一战线说父亲的坏话,或者给她买东西,疏导情绪 。
「想逃避但又做不到」,林绿说,因为如果从她这里得不到回应,母亲还会伤害其他家庭成员,「等于全家人都被这个病折磨」 。
社交网络上有不少帖子记录了子女的痛苦,写「更年期抑郁症」的母亲如何将情绪强加在自己身上,因为母亲的悲观,自己也没有了自信,觉得不如任何人 。最痛苦的时候,林绿甚至想过,「她死了,我们家所有的人都解脱了 。」 而这种消极和低落反过来又会激怒和伤害母亲,家庭关系陷入恶性循环 。
抑郁症的诊断依赖于患者表达、家属观察和医生问诊 。「与内外科疾病不同,现有的医学检测手段还不能发现抑郁症有明确的病灶,很难从检查结果上直接定性为抑郁症,需要医生综合临床表现、精神检查及辅助检查结果来确定 。」 王雪说 。
早期能够发现母亲异常并带她们前往医院的子女,大都生活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对抑郁症已经有充分认识 。但母亲还是认为这个病不光彩,除了子女,从不让朋友陪看病 。而子女大多二三十岁,正处在事业发展的重要阶段,面临巨大的工作和经济压力 。
母亲中年离异又患上抑郁症,对刘慧慧而言,是一个沉重的、只能自己驮着的包袱 。一方面,刘慧慧会卷入母亲懊丧的情绪中,被要求去打听离异的父亲过得好不好,「她总是强调,不能让我爸好过」 。同时,她还要给母亲治病,两人分别住在北京和重庆,母亲病发时,刘慧慧频繁请假回家,因此耽误了工作 。
「当生病这件事劈头盖脸砸来时,我才意识到『陪伴』这个词他妈的有多难 。」 刘慧慧说,她最终决定将母亲接来北京养病 。但并不轻松 。单独租下一套房子,每月得花去大半工资 。对于刘慧慧而言,母亲擅自断药,抑郁症反复无常,这些未来的不确定性,都让她感到忐忑和疲惫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