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酒精进入体内后,吃什么“解药”能快速醒酒?“答案”终于确定了!
如果不是经常喝酒的人,你可能从来没见过这种药:
(来源:齐鲁晚报、某社交购物平台)
但对那些常出去应酬喝酒的人,“醒酒糖、解酒药”在圈子里非常流行,甚至是随身携带的救命稻草 。
(来源:某购物网站)
热播剧《三十而已》中也有这样的情节:王漫妮去销售部做应收,聚餐被同事灌酒宿醉了 。第二天,好心的女同事拿出一瓶药放在桌上,提醒她“以后喝酒前先吃这个” 。
(来源:电视剧《三十而已》)
但世上真的有“喝前2粒酒场不惧”“酒后10分钟化酒为水”的药物吗?解酒药到底靠不靠谱?
一切还要从酒精的解毒过程说起 。
酒精进入消化道以后,约10%会在胃被代谢掉,剩余的90%很快进入血液 。除少量可以从尿、汗液及呼气排出外,剩下的90%以上的酒精需在肝脏中代谢[2] 。
肝脏代谢酒精主要有以下3个步骤:
①在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将酒精转化成乙醛;
②在乙醛脱氢酶的作用下,将乙醛转化为乙酸;
③通过三羧酸循环的生化反应,将乙酸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排泄出体外 。
对我们来说,如果喝得不是太多,上面的第①步可以很快完成,很多人其实是卡在了第②步[3] 。
因为,不同的人体内,乙醛脱氢酶的含量不同 。
乙醛脱氢酶相对缺乏的人,不能将乙醛继续完全转化为乙酸,乙醛就会在体内蓄积 。
这个东西可比酒精毒多了,是一级致癌物[4],可以导致毛细血管扩张,产生脸红、心悸、恶心等不适 。
(喝酒脸红好看还是失态,取决于颜值 。来源:电视剧《亲爱的自己》)
而我们中国人里,偏偏约40~50%的人都天生缺乏乙醛脱氢酶[5]!
所以那些“喝酒脸红”的人,并不是酒量大,相反,他们体内的乙醛脱氢酶可能相对缺乏、更容易醉酒 。
乙醛脱氢酶相对富足的人,则可以很快地将乙醛代谢为无毒的乙酸、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 。这种人才是真的“酒量大”、不容易醉 。
(来源:soogif)
但如果摄入的酒精超过了肝脏的代谢能力,即使酒量再大、酒精浓度在体内也会急剧升高,还是会醉!
这样看来,要想防止醉酒,不外乎以下两条途径:
1、减少或延缓酒精在人体的吸收
酒精分子很小、很容易穿过肠壁进入血管、化学性质相对稳定,不太可能“与其他物质结合沉淀”来减少吸收 。
“延缓吸收”倒是可以做到,比如喝酒前适当吃些主食、让酒精在胃里多待一会儿 。这也就是为什么常说“垫一垫肚子不容易醉” 。但这样依然治标不治本 。
(来源:soogif)
2、增加乙醛脱氢酶的量或活性,加快酒精代谢过程
人体里有多少乙醛脱氢酶,只和基因有关,理论上每个人出生后,体内的酶量就已经固定了 。所以“酒量”基本是天生的,不可能通过每天少量喝酒、让乙醛脱氢酶的量发生改变 。
那如果发明一种药,专门补充肝脏乙醛脱氢酶,是不是就能解酒了呢?
太天真!酶的本质是蛋白质,进入胃酸后就会失去活性、分解成氨基酸 。口服的酶根本进不到肝脏里 。
但有人说的“每天喝点小酒”,或许可以让酒量得到部分提高 。
因为长期饮酒会使肝脏的另外一条“解酒”途径——微粒体乙醇氧化系统的活性得到增强,在这个系统中起关键作用的是细胞色素P-450(CYP)2E1[6] 。
这个酶,也是我们常说的“肝脏药物代谢酶(肝药酶)”,可以将乙醇代谢为乙醛,类似于前面所说的乙醇脱氢酶 。
但是,肝药酶仍然无法将乙醛传化为乙酸,所以有毒的乙醛还会继续在肝脏堆积,只能等乙醛脱氢酶前来清理 。
推荐阅读
- 卵巢囊肿|很多器官会长囊肿,囊肿会恶变吗?盘点体内常见部位的囊肿
- 前列腺癌|男人体内唯一保持终身生长的器官,你却总是忽视它!
- 抑郁症|重磅!提高体内必需因子可抗抑郁,3.5亿患者或能被治愈
- 酒精性脂肪肝|中国人的第一大肝病竟是脂肪肝……
- 宝宝|一岁宝宝发烧呕吐,一查体内竟有多条活虫!这种做饭习惯太害娃…
- 癌症|体内有癌,上半身先知,上半身4处有变化,或是癌症信号!
- 血糖|体内血糖升高时,身体会有感觉吗?当手脚出现4个表现,还请注意!
- 癌症|体内有癌,小便先知?小便若有这三个特征,癌症可能已经到访吗?
- 血栓|体内有无血栓,身体会“告诉”你,这5个“信号”别忽略了
- 癌细胞|把癌细胞注射进健康人体内,会得癌症吗?美国科学家做了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