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出现哪些症状,说明发生了肾脏损害?重点观察两项指标
每十名糖尿病患者大约有二至四人发生糖尿病肾病,而在慢性肾脏病的常见病因中,糖尿病也位列前三,且不少糖尿病患者可能进展为肾功能衰竭,从而需要血液透析治疗 。那么,糖尿病患者出现哪些症状时,就说明发生了糖尿病肾病呢?
文章图片
最近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型糖尿病患病率已高达11.2%,且20%-40%的糖尿病患者可能因微血管损伤而并发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一个缓慢进展的过程,早期通常无症状,但高血糖却可使肾脏处于高灌注、高滤过状态,升高肾小球囊内压从而引起肾小球损害,随着病情的进展,可能出现蛋白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出现蛋白尿,意味着肾小球滤过膜已经受损,人体血浆中的蛋白质更易通过受损的滤过膜进入尿液,同时大量蛋白尿也可加重肾脏损害;出现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意味着肾脏排水、排毒的功能开始减退,若未加干预,可能逐步进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往后只能依靠血液透析才能将人体多余的水分、代谢产物排出体外,以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
糖尿病肾病与糖尿病一样起病隐匿,早期缺乏特异症状因此不易识别,更重要的是不少患者在诊断为糖尿病时已经发生了肾脏损害,但自身却毫无察觉,因此糖尿病肾病的早期发现不能依靠相关症状,而是需要完善相关检查定期筛查 。与其它并发症不同的是,糖尿病肾病的筛查与诊断较为困难 。通过前面的介绍,大家已经知晓糖尿病肾病可表现为尿蛋白增多,但蛋白尿并非糖尿病肾病的特异性表现,其它可损伤肾小球滤过膜的疾病也可出现蛋白尿,且部分糖尿病患者早期可无蛋白尿,但却可出现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即使是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也需要排除是否为糖尿病以外的因素所引起 。
文章图片
那么,有没有什么方法可明确肾脏损害就是由糖尿病引起的呢?有,肾穿刺活检 。肾穿刺活检是发现、诊断糖尿病肾病的金标准,但却不推荐糖尿病患者常规进行肾穿刺活检,这是因为该检查是一种有创检查,有创意味着存在一定风险,且这种风险需要肾脏来承担,可能会得不偿失 。因此对糖尿病肾病的筛查,我们主要依靠无创检查,包括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和肾小球滤过率,但却需要综合分析 。影响尿白蛋白/肌酐比值的因素较多,发热、感染、运动以及女性月经等均可引起该指标升高,因此检查该指标时应排除相关影响因素,若该指标依然≥30mg/g说明尿蛋白尿排泄增多,且不能以某一次的检测结果诊断为白蛋白尿,应在3-6个月的内重复检查,若其中两次检查发现尿白蛋白/肌酐比值≥30mg/g,说明已经出现肾脏损害 。
如前所述,部分糖尿病早期尿中有无蛋白,可通过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表现得知,因此糖尿病患者在筛查肾脏损害时,应同时检查肾小球滤过率 。正常情况下,成人肾小球滤过率的平均水平为125ml/min,不同的个体存在一定差异,但至少不会低于90ml/min,否则说明存在肾脏损害:当肾小球滤过率位于90-60ml/min之间为轻度下降,位于60-45ml/min之间为轻中度下降,位于30-45ml/min之间为中重度下降,位于30-15ml/min之间为重度下降,低于15ml/min说明已经发生了肾衰竭 。肾小球滤过下降不仅预示发生了肾脏损害,还预示着未来发生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均会增加,同时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还可引起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升高 。
文章图片
结合尿白蛋白/肌酐比值与肾小球滤过率这两项检查,可初步判断糖尿病患者是否发生了肾脏损害,但如前所述,其它疾病也可引起这两项指标异常,因此在某些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即使出现了这两项指标异常,也并不能说明出现了肾脏损害,此时需要综合判断 。首先了解有无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病变与肾脏病变一样,均属于糖尿病的微血管损伤,二者往往相伴相随,可通过眼底检查了解病情,若眼底检查提示存在微血管瘤、小出血点、棉絮状软性渗出等改变,说明已经发生了视网膜病变,那么尿白蛋白/肌酐比值或肾小球滤过率异常由肾脏损害引起的可能性大;反之,若眼底检查没有异常发现,说明当前没有发生视网膜病变,而上述指标的异常还需进一步查找病因 。
推荐阅读
- 糖尿病肾脏病|中国糖尿病肾脏病防治指南(2021年版)发布,要点一览!
- 胰岛素|因为这3个原因开始使用胰岛素的糖尿病朋友,也许可以停用了
- 预防艾滋病|艾滋病患者福音要来了?mRNA疫苗开始临床试验,治愈或不再是幻想
- 血糖|身体出现5种表现,或是血糖值升高了,及时控制,避免糖尿病到访
- 2型糖尿病|2021新血糖标准已更正,更改为4.4-7.0mmolL?看专家怎么说
- 地中海饮食|地中海饮食还能帮男性缓解“难言之隐”,帮肥胖女性降低糖尿病风险
- 糖尿病并发症|50%糖尿病患者,最后都要“截肢”?这 4 个因素很关键
- 糖尿病并发症|当结核“牵手”糖尿病,这些特殊的治疗细节当注意!
- 糖尿病|少吃主食能“治愈”糖尿病?主食该吃多少、怎么吃?很多人不知道
- 糖尿病|糖尿病可以“逆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