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搞懂疫苗不良反应,看这篇就够了

疫苗|搞懂疫苗不良反应,看这篇就够了
文章图片


https://vaers.hhs.gov
VAERS是一个疫苗上市后安全监测的自愿报告系统,其接收的报告主要来源于:疫苗生产者、医疗卫生从业人员、国家免疫计划、疫苗接种者(或其家人/监护人),也有其他信息来源 。报告者可以直接通过官方网站下载VAERS表格报告,也可以拨打电话获得VAERS表格,或使用表格的复印件,所有数据都被收集到VAERS数据库中 。其中,美国对严重不良事件的定义是:引起死亡,危及生命,导致住院或延长住院时间,或造成永久性丧残 。
我国的AEFI监测工作由国家卫生主管部门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共同负责 。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 。医疗机构、接种单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疫苗生产企业等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发现AEFI后,及时向所在地的县(区、市、旗,下同)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报告,县级CDC将AEFI个案报告卡和调查表信息通过全国AEFI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网络报告,具有报告条件的接种单位可以直接将AEFI个案报告卡信息录入全国AEFI信息管理系统 。我国对严重AEFI的定义与美国基本相同:是指导致死亡、危及生命、导致永久或显著的伤残或器官功能损伤的AEFI 。
新冠疫苗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究竟有多少呢?
目前,在我国获批的新冠疫苗中,以复星医药的mRNA新冠疫苗(注:即辉瑞/BioNTech的BNT162b2 mRNA疫苗)的数据较为完善 。2020年11月,《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BNT162b2 mRNA疫苗的II/III期临床试验结果[4] 。
试验最终纳入年龄≥16岁的43,448名受试者,按1:1分为mRNA疫苗组(21,720名)和安慰剂组(21,728名) 。局部和全身反应的评估数据如下:
疫苗|搞懂疫苗不良反应,看这篇就够了
文章图片


可见注射疫苗后最常见的局部不良反应是注射部位疼痛,而全身反应常为疲乏和头痛(注:这两者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年龄较长者的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年龄较轻者 。局部反应多为轻中度,1~2天好转 。全身反应方面,0.2%的患者接种第一针后出现高热(38.9℃~40℃),0.8%的患者接种第二针后出现高热,有2名患者发热超过40℃ 。发热和寒战多在接种后1~2天内出现,症状可在短期内缓解 。
对所有受试者进行不良事件监测,疫苗接种组中,有27%的受试者报告了不良事件(任何形式),很大部分是接种后短时间的局部或全身反应 。有64名(0.3%)疫苗组受试者报告了淋巴结病;疫苗组出现4例严重不良事件(疫苗相关的肩部损伤、右腋窝淋巴结病、阵发性室性心律失常、右下肢感觉异常),2例受试者死亡,研究者调查后表示与接种疫苗无关 。
随着接种mRNA疫苗人数的增加,相关数据也日趋完善,美国CDC还开发了一款APP来帮助疫苗接种后的监测(v-safe) 。
疫苗|搞懂疫苗不良反应,看这篇就够了
文章图片


2021年1月27日,美国CDC发布了VAERS最新的新冠疫苗安全性监测数据[5],部分数据如下:
疫苗|搞懂疫苗不良反应,看这篇就够了
文章图片


根据VAERS的数据,每百万次注射mRNA新冠疫苗,约有372次出现不严重的过敏事件(0.0372%) 。结合上面的局部和全身反应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多低于临床试验的结果 。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和“被动监测”这种方式有关 。举例来说,如果接种疫苗后出现轻度、短暂的局部疼痛或疲乏,经过休息后就能好转,这时候,部分接种者并不会去报告 。因此,不良事件发生率的估计,以临床试验或专题调查数据更为准确,它们均是在研究者的密切观察下进行,是“主动监测” 。VAERS也鼓励医生和其他疫苗相关人员报告不良事件,以获得更可靠的数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