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如果把养娃当成一种职业,那么,一切就都解释得通了|万物科学说明书

大家好,我是大致 。
最近看了那个鸡娃的文章,还有之前的关于家教和黄庄妈妈的报道 。可能是我本人还没能有幸(或不幸)拥有一个娃,被海淀之卷深深震惊之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一篇报道里,被育儿压得喘不过来气、通过大批奢侈品消费解压的那个母亲 。
这让我想到一个久被忽视的概念,育儿倦怠(PB,parental burnout) 。
PB是什么?
有一说一,倦怠(burnout)这个词可真是非常的形象,一种努力过头燃烧殆尽的感觉呼之欲出了 。
倦怠的主要使用场景其实是用于职场,一份工作做着没劲、丧失动力,就可以说进入了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被列入《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ICD-11),属于“影响健康状况或需要健康服务”一章(但并不是一种疾病) 。
根据ICD-11的定义,职业倦怠是一种综合征,由长期工作压力导致,具有与三个维度的特征:疲惫(exhaustion)、人格解体(depersonalization)、低效率(inefficacy) 。
在工作场景下简单解释这三个特征,即能量耗竭的疲惫感;对工作的动力减少、消极情绪;工作效率降低 。
估计大家还是蛮能理解职业倦怠的感觉的,我写了半天的稿子结果没人看的时候,感觉真是,累了……
那么养孩子的倦怠,是不是和上班差不多呢?
我来举两个例子 。
莉莉是一名护士 。这份工作她做了很久,她很了解自己工作的重要性,也竭尽所能地为患者提供服务,每天都很努力 。多年来,面对繁重的工作量,令人疲惫的轮班,她获得的是与劳动不匹配的低廉薪水 。最近,她的一位同事休了产假,新来的同事还不太能帮上忙,这让莉莉的工作量骤升,但是领导又没有想办法帮忙解决问题 。莉莉太累了,时间也不够用,所以她很难再像以前那样细致入微地帮助每一个患者,更别提照顾他们的情绪了,每个患者都逐渐成为一个数字而非一个活生生的人 。她越来越不快乐,时常抱怨工作 。
小夏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她很关注育儿,会竭尽所能地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每天都很用心 。多年来,她一直照顾孩子,开车送他们上学、带他们出去玩,每天做饭,看孩子上网课写作业,陪孩子聊天分享生活中的快乐和忧伤 。最近,她的大儿子出了车祸,每周要有三次去做治疗,最小的孩子刚上小学,学习有点费劲儿 。小夏花在孩子身上的时间越来越多了,但是丈夫却不顶事儿,每天半夜才回家,还要经常出差 。小夏太累了,时间也不够用,所以她很难仔细听每一个孩子说话,没有精力陪他们玩 。小夏脾气变坏了,很容易生气,孩子们抱怨“妈妈变了”,小夏觉得自己是个糟糕的母亲,她非常自责 。
怎么样,像吗?
这两个例子不是我瞎写的,是从一篇论文里抄的[1](并合理添加了符合国情的上网课等细节) 。这个育儿的例子其实不是特别好,我们后文再说 。不过这也足以看出,育儿同样存在倦怠的三个特征 。
但是,有意思了,人类需要上班,也需要养孩子,但是你去搜索职业倦怠和育儿倦怠相关的论文,就会发现,前者的论文数量成千上万,后者却还不到50篇 。如此巨大的不对称,一种解释是在科学领域历史掌权的主要是男性,而性别偏见会认为,工作是男性的责任,育儿是女性的天地 。嗯,我后面又搜索了一些有关缓解育儿倦怠方法的论文,发现很多文章都是默认把育儿责任丢给母亲的……
所以这个孩子都是小夏在养的例子是一种刻板偏见,强烈谴责小夏老公,真不是男人 。不过性别问题不是今天的重点啦,育儿倦怠大家都会有,下面的内容都不会涉及到性别差异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