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围术期脑出血,如何快速判断与预防( 二 )


10:32
实施麻醉诱导前给予帕瑞昔布钠+地佐辛预镇痛 , 给予帕洛诺司琼预防PONV 。随后给予舒芬太尼30 μg、依托咪酯20 mg、罗库溴铵50 mg进行麻醉诱导 。
10:33
气管插管选择加强型导管(ID 7.0 mm , 深23 cm) , 呼吸参数:VT 400 ml , RR 12次/分 , 平均气道压(Paw)14 cmH2O , 插管即刻HR 64 bpm , NBP 137/89 mmHg 。
10:34
麻醉维持:七氟烷(1.5%~2.0%) , 瑞芬太尼0.10~0.15 μg/(kg·min) , 间断给予罗库溴铵、舒芬太尼 。
10:35
等待手术开始 , 然而外科医生迟迟未到 。
10:36
患者循环难以维持 , NBP下降至低于入室基础值的30% , 考虑因肾功能不全、长期控制入量、术前禁食水 , 导致血容量不足 , 适当加快输液速度 , 泵注去甲肾上腺素 。
10:56
输入复方氯化钠1000 ml , 去甲肾上腺素0.10~0.15 μg/(kg·min) , 考虑是否存在酸碱平衡紊乱 , 导致血管麻痹 。
10:58
足背动脉血气分析:pH 7.369 , 二氧化碳分压(PaCO2)36 mmHg , 氧分压(PaO2)288 mmHg , 血红蛋白(Hb)100 g/dl , K+ 4.1 mmol , HCO3-std 21.2 mmol/L , 碱剩余(ABE)-3.9 mmol/L , 血乳酸(Lac)0.6 mmol/L 。
11:28
手术开始: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平稳 , 未出现血压剧烈波动 。
14:18
麻醉结束 , 顺利拔管 。术中液体入量:复方氯化钠1250 ml、羟乙基淀粉500 ml;出量:出血50 ml、尿量400 ml 。
14:21
麻醉恢复室(PACU):实施保温、双足气压治疗 。
04术后管理与并发症
1.术后管理
(1)术后患者生命体征稳定 , 血压无剧烈波动(120~150/63~85 mmHg);
(2)术后当晚患者神志淡漠 , 问话能清晰回答;
(3)术后睡眠质量差;
(4)患者拒绝使用自控镇痛(PCA) , 回病房间断给予镇痛药(地佐辛);
(5)术后肠功能评估:肠道排气时间在术后20 h , 摄饮摄食时间在术后20 h;
(6)住院时间:15天 。
2.严重并发症发生
(1)术后第23 h:患者意识变差 , 言语不清 , 进食呛咳 , 右侧肢体活动差 , 肌力1级 , 病理征(+) , 腱反射(++) , 左侧肌力5级;
(2)急诊CT示:左侧基底节区出血(22 mm×34 mm) , 左侧脑室受压 , 中线稍偏移 。颈部血管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示:双侧颈内外动脉、椎动脉及基底动脉未见明显异常 。
脑出血|围术期脑出血,如何快速判断与预防
文章图片

3.并发症的处理与转归
(1)保守治疗:给予甘露醇脱水、奥拉西坦营养神经治疗;动态复查头部CT 。
(2)术后第12天:患者言语较前明显清晰 , 可正常饮食;右侧肌体肌力3级 , 继续康复治疗 。
(3)术后1年 , 可扶行 , 偶诉右侧肩膀疼痛 , 复查CT示:脑白质疏松症 , 左侧基底节区及左侧脑室旁软化灶 , 脑萎缩 , Cr 85 μmol/L 。
(4)目前仍无法明确患者术后脑出血病因 。
05讨论与总结
临床上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仅占20%~30% , 其中60%~70%的病因由高血压引起 , 其他病因还包括血管畸形、血液系统疾病、血管炎症等 。实际上 , 高血压导致脑出血的病理生理机制在于细小动脉硬化 , 如脑小血管病 。近二十年 , 得益于磁共振的广泛应用 , 越来越多的人被证实存在脑小血管病的征象 。该患者虽然没有高血压病史 , 但倾向于是由脑小血管病引起的脑出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