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糖尿病|儿童、青少年糖尿病高发,怎么办?

儿童糖尿病
说起糖尿病,大家就会联想到“三高”,总觉得这是中老年人才会患的疾病 。然而,近年来,儿童糖尿病的发病率却在逐年上升 。
国际儿童青少年糖尿病协会2018年发布的统计显示全世界每年约有9.6万15岁以下的青少年患I型糖尿病,约占全部儿童糖尿病的90%,面对糖尿病的低龄化,我们能做什么?
儿童糖尿病|儿童、青少年糖尿病高发,怎么办?
文章图片


05
【儿童糖尿病|儿童、青少年糖尿病高发,怎么办?】糖尿病教育
低血糖反应:
低血糖是使用胰岛素后的不良反应,一般表现为面色苍白、多汗、忧虑、烦躁不安、易受刺激、饥饿感、手足颤抖、心慌、软弱无力伴恶心、呕吐等,而对于年龄较小、不会表达的儿童,家长应该观察是否有行为改变,如不同于以往的哭闹、攻击性、淘气等情况出现,随着血糖的继续下降,可能还会出现嗜睡、性格变化,神经错乱(中度低血糖),进展到不会求助,直至抽搐和昏迷(严重低血糖) 。
长时间严重的低血糖可引起感觉抑制或运动障碍,并在低血糖恢复后症状依然持续存在,可以说低血糖的危害比高血糖更大 。
因此,在家庭血糖记录中寻找典型的低血糖情形和状态,懂得预料发生低血糖的因素,如运动和锻炼,避免低血糖发生 。如果发生低血糖,可服含5-10g葡萄糖的果汁或糖果,15-20分钟后再测血糖;如果发生紧急情况,如口服葡萄糖后症状未见好转、低血糖持续时间长、嗜睡、昏迷、抽搐等,应马上就医 。
提高依从性:
儿童、青少年处于特殊时期,有的少不更事,有的抵触、逆反,因此,就算制定再好的血糖管理方案,孩子不遵从、不执行,家长放任、纵容,同样不能很好地控制血糖,因此需要家庭成员张弛有度的教育、沟通,以让孩子准确执行血管管理方案 。
认识并发症:
糖尿病的危害不仅仅是糖尿病本身,还有一系列并发症 。积极的血糖管理是为了延缓并发症的进展,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不仅要认识糖尿病的危害,还要了解常见并发症,如肾病、高血压、脂代谢异常、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非酒精性脂肪肝、多囊卵巢综合征等,俗话说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
心理干预:
儿童、青少年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可能会产生自卑、焦虑、抑郁、抵触、恐惧、自闭、逆反等众多心理问题,家长应该及时进行疏导或干预,与此同时,家长们也应该接受疏导,避免让负面情绪影响孩子心理健康 。
儿童、青少年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在未来漫长的患病、治疗过程中,需要来自家长、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帮助,让这些低龄糖尿病患者感受到关心和爱,提高他们的生存质量,让他们对未来的日子充满期待,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
(由“问药师”团队李梦媛药师供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