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熊孩子不听话,打一顿就好了?别自欺欺人了,不懂这些,将毁掉孩子一生

◆◆ ◆
作者 | 席席老师
前几日,席席老师收到一位妈妈的来信 。
她说,自己8岁的女儿玲玲,5天没跟她说话了 。
玲玲有个一边写作业一边看动画片的坏习惯,一直没改掉 。
那天妈妈检查作业时,发现孩子犯了一大堆常识性错误:
比如,前面明明用竖式写着20-18=2,后面的空格中,她非得写上个3;
比如,抄写汉字“白”,一行中,她总得写上那么两个“日” 。
眼看着就要期末考试,粗心的毛病没有半点改正的迹象 。
心急之下,妈妈顺手打了女儿一耳光 。
没想到孩子的拗脾气上来了:
早晨,穿好衣服、洗把脸,抓起桌上的鸡蛋和牛奶,一声不吭背起书包就往外走;
放学后,闷声扒拉几口饭,吃完就躲进自己的卧室 。
熊孩子|熊孩子不听话,打一顿就好了?别自欺欺人了,不懂这些,将毁掉孩子一生
文章图片


妈妈连拖带哄也不管用,便对孩子爸喊了句:“你也不管管!”
孩子爸一把拎起孩子,夹在腿上,照着屁股就是一巴掌 。
哭闹戛然而止,静默几秒后,传来爆炸般的哭喊 。
妈妈埋怨爸爸:“哪有你这样管孩子的?”
其实很多父母就是这样管孩子的,以爱之名,挥舞着“巴掌”,发泄着可怕的情绪 。
管用吗?短时间内是管用的,对孩子的伤害却是长久的 。
中国式管理之父曾仕强讲过和孩子的一件小事 。
孩子小时候,喜欢拿着彩笔在墙上乱画 。
熊孩子|熊孩子不听话,打一顿就好了?别自欺欺人了,不懂这些,将毁掉孩子一生
文章图片


曾仕强特别生气,但又觉得责骂没有意义,便笑着对孩子:“原来你这么会画画,爸爸居然从来没有注意过 。”
孩子很高兴爸爸这样表扬自己 。
曾仕强接着说:“你以后画完的画留存好,周末拿回去给祖父看看,看你是不是画得很好 。”
孩子犯了难:“爸爸,画在墙壁上怎么拿得回去?”
曾仕强赶忙顺势说:“对呀,怎么我没有想到,你要怎么才能拿回去?”
孩子立即说:“要画在纸上啊!”然后屁颠屁颠地找纸画画去了 。
小孩做错事,与其责骂体罚或滔滔不绝地说教,不如换种方式进行示范和引导 。
引导的目的,是让他们知道“应该怎么做”,而打孩子,充其量只能让他们知道“不能做什么” 。
4
惩戒有方法,要用对方式
家教是把双刃剑,用得好,帮助孩子培养好性格;用不好,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创伤 。
犯错的孩子可以打,但必须用对方式 。
1.建立家法,及时惩罚 。
王涛博士在《爱与规矩》一书中提出,每个家庭应设立自己的家法,也就是我们说的规矩 。
比如:不能欺骗、不能偷盗、不能做危险的事情,等等 。
一来设置安全边界,让孩子明确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清楚地知道自己哪里错了、该受到什么惩罚 。
二来保护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让孩子明白:不是爸妈要打你,而是规矩要打你,爸妈也只是执行者 。
三来可以限制家长,如果孩子没有犯原则性的错误,尽量不要动手 。
即使要打,也要注意,孩子的后脑勺碰不得、扇耳光不可取、后背拍不得、腹部更是打不得 。
2.选对时机,顺势引导 。
惩罚要及时,随错随罚,不翻旧账 。
多数情况,比如孩子在公共场合上蹿下跳、大喊大叫,要在第一时间立刻制止 。
但有些时候,比如,做客或待客时,在众人前给孩子留点面子,可以点到为止,事后再细谈或惩罚 。
千万不要在生气状态下打孩子,更不能经常打孩子 。
要知道,打皮了、骂聋了,“软硬不吃”、“刀枪不入”的孩子更难说服 。
3.讲究艺术,学会“智”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