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直言不讳还是委婉表达?医生该如何给患者和家属传达坏消息

2013年5月 , 澳大利亚知名纪录片制作人Dasha Ross(达莎·罗丝)在过完60岁生日之后 , 正与她的丈夫John Pinder(约翰·平德)筹备两人的晚年生活 。他们准备卖掉悉尼的房子 , 并在巴塞罗那经营一家爱彼迎(Airbnb)酒店 。为此 , 他们申请签证并进行了例行体检 。
天有不测风云 , 意外悄然降临 , 医生发现平德的膀胱里长了肿瘤 。
罗丝称:“医生从头到尾没有提及癌症二字 。在整个交流过程中 , 他都只谈论了肿瘤 。平德确实是膀胱里长了一个肿瘤 , 但这更像是他在欲盖弥彰 。我更想说的是:‘这是癌症吗?这是我们已经了解到的所有信息吗?’我需要知道我们面对的是什么疾病 。”
实际上 , 很少有词语能像“癌症”二字一样引起人们的警觉 , 而如何告知患者坏消息也一直让医生深感困扰 。
医生|直言不讳还是委婉表达?医生该如何给患者和家属传达坏消息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医生该如何将坏消息告知患者?
在与医生的交流过程中 , 罗丝的印象是 , 只有在他们询问时才能获得相关信息 。现在 , 对这一问题 , 许多西方国家都制定了相关指南 。其中之一就是 , 医务工作人员应在任一特定时间里清楚患者想要知道什么 , 或需要了解什么 , 而不是限定于与患者的整个讨论之后 。
“如何告知坏消息”(Breaking bad news)在医学领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 在英语中被缩写成BBN 。许多年轻医生 , 甚至是经验丰富的医生对医学中这充满感性的一面都十分发憷 。皇家北岸医院悉尼医学院(Royal North Shore Hospital’s Sydney Medical School)心理学教授斯图尔特·邓恩(Stewart Dunn)表示 , 告知患者坏消息会让医生的心率加快一倍以上 。
邓恩还注意到 , 如何告知坏消息有3种不同的风格 。第一种是直言不讳式 , 30秒内结束相关对话 。医生会走进来说:“我很抱歉 , 您的丈夫已经逝世了 。”第二种是预告式 , 2分钟内结束 。医生会先进行铺垫 , 然后患者就会听到坏消息的预警 。第三种则是讨价还价式 , 这种风格的医生实际上是想让患者自己说出“天呐 , 他是已经离世了吗”这种话 , 这样 , 他们就无须再多说什么了 。这就像是他们在说:“我希望你在面对这一现实时感到安全感 , 但你需要自己说出来 , 这样我就知道你了解了 。”
邓恩表示 , 关于这一过程 , 他们见过耗时最长的是6分钟 , 医生在他能说“已逝”二字前用尽了所有的委婉语 。有趣的是 , 从造成痛苦程度最低而言 , 直言不讳的方式反而获得的评价最高 。
医生|直言不讳还是委婉表达?医生该如何给患者和家属传达坏消息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患者真正想知道的是什么?
我们现在都理所当然地认为医生会将坏消息如实相告(如果有的话) , 但真实情况并非总是如此 。在医学领域 , 世界各地的医生都有向患者隐瞒病情的传统 。而在某些特定文化中 , 向患者隐瞒重大疾病依旧十分常见 。
事实上 , 美国1961年的一项调查发现 , 90%的医生倾向于对患者隐瞒癌症诊断结果 , 而在1979年 , 同样的调查显示出截然相反的调查结果 , 90%的医生倾向于对患者说明相关病情 。
至于现如今 , 优秀的医生仍十分注意某些特定的信息或自身的行医方式是否会影响患者的健康 。西医更逐渐认识到身心之间的联系 。比如 , 癌症患者出现重度抑郁和慢性压力会影响免疫系统 , 这已经得到证实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