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中国人成为“世界第一胖”!原因何在?《柳叶刀》发文了!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我国超重肥胖现状:上升速度较快、流行水平较高、全人群均受影响!
本文提要
【肥胖|中国人成为“世界第一胖”!原因何在?《柳叶刀》发文了!】1.过去30年,中国人正在迅速胖起来!
2.数据概览:到底哪些人没管住自己的脂肪?
3.中国人的肥胖,绝不是简单的生物学问题!
4.中国肥胖管理:细数4大痛点!
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1],超重和肥胖已经成为中国人的突出营养问题之一 。按照我国标准,成年人(≥18岁)中超重和肥胖比率分别为34.3%和16.4%,超重/肥胖成年人已过半 。
超重和肥胖与多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及一部分肿瘤)之间联系紧密,是我国第六大致死/致残危险因素[2],因此,解决肥胖问题可以为中国人的群体健康,减少相关疾病负担[3] 。
不久前,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采纳了中国学者就我国肥胖问题所撰写的文章,并将其总结为一个专辑,刊登在6月的《柳叶刀-糖尿病及内分泌学》子刊上 。
肥胖|中国人成为“世界第一胖”!原因何在?《柳叶刀》发文了!
文章图片


图3:中国肥胖的群体层面决定因素和个体层面危险因素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是超重/肥胖的驱动因素之一,在改善粮食安全和生活环境的同时,也改变了居民的营养摄入结构,导致全民性的能量过剩 。
另一方面,根深蒂固的社会观念也在为中国肥胖的流行推波助澜——中国老一辈人将体格健壮视为财富和健康的象征、“膘肥体壮”被认为是儿童健康的标志、肥胖在我国并未作为独立慢性疾病,患者治疗意愿匮乏……[4]
04
中国肥胖管理:
细数4大痛点!
超重/肥胖是慢性、进展性的疾病状态,短期内难以逆转中国人的肥胖问题,因此,肥胖的临床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但在现阶段,中国的肥胖管理面对4大痛点[5]:
1)尽管拥有指南共识,但临床执行度不足
中国的肥胖管理指南在过去20年中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和发展——医学界已普遍认可肥胖干预的必要性,并且不再局限于减重本身,而着眼于并发症的处理和整体健康状况的改善 。但指南缺乏足够的本土信息进行指导,故而临床应用情况并不令人满意 。
同时,由于肥胖在中国尚未被正式认定为一种慢性疾病,临床医生和患者的治疗意愿并不强烈 。
2)生活方式干预缺乏公认方案
与美国和欧洲指南一致,中国指南也推荐生活方式干预作为肥胖的一线治疗手段 。美国先行指南推荐在6个月内至少现场进行14次减重相关高强度综合生活方式干预,随后进行长期(>1年)的体重维持干预;但我国共识中并未提供这样详细的生活方式干预细节,因此我国的肥胖干预尚缺乏公认的生活方式干预方案 。
正因为临床生活方式干预的缺位,导致目前尚无确切证据证实其在我国肥胖患者中的长期管理效果 。
3)可用于肥胖治疗的药物,太少了!
在美国和欧洲指南中,药物治疗被认为是生活方式干预失败时的另外一种治疗选择 。然而,在中国,肥胖药物使用较为保守 。2018年中国体重管理专家共识采纳了“以肥胖相关并发症为中心”的策略——如果生活方式干预在起始3-6个月内未达到至少5%的体重下降,肥胖、超重合并并发症的个体可以启用药物治疗 。
而事实上,我国获批长期使用的减重药物仅有奥利司他一种,难以满足广泛的临床需求,同时奥利司他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如油性便和大便紧急感)、使用者需要每日摄入复合维生素制剂以改善脂溶性维生素吸收障碍以及尚不明确的长期使用心血管风险,限制了该药的广泛使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