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性肠病|吓人!男子肚子长出“大红包”,竟是肠子“漏”了( 二 )


皮肤表现
炎症性肠病的皮肤表现以结节性红斑和坏疽性脓皮病最为常见 。结节性红斑多见于小腿伸侧,表现为高出皮肤表面的紫红色结节,可有进行性疼痛,一般没有溃疡形成,预后较好 。坏疽性脓皮病多见于下肢,表现为无菌性脓肿,可有不规则的痛性溃疡形成,并有清晰的边界线,周围脓液渗出,易继发感染,导致脓毒血症危及生命 。
肛周表现
如皮赘、肛裂、肛瘘、肛周脓肿等 。
肌肉骨骼表现
这是克罗恩病最常见的肠外表现,主要有关节炎、骨软化、骨密度降低等 。
肝胆表现
常见的肝胆表现有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脂肪肝以及IgG4相关性胆管炎 。
血液系统表现
血液系统表现主要包括贫血及血栓性疾病 。
单毓强强调,炎症性肠病误诊率很高,早发现早治疗非常重要 。他经常碰到确诊病人已经非常严重了,甚至出现了肠穿孔等 。如果能早发现早治疗,大部分人只要坚持用药就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 。大家应该提高警惕,出现可疑症状,及时就医 。
如何改善肠道
每天保证足够饮水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一般成年人每天饮水量在1500到1700毫升之间 。而对于本身总是容易出现便秘的人群,每天可以饮水1500~2000毫升之间 。
每周至少有2次30分钟以上的运动
规律的体育运动可缩短肠道传输时间、利于通便,比如,有氧运动如步行、骑车等就对改善便秘有效 。一般推荐运动量为每天30~60分钟,至少每周2次 。此外,晨起时候揉揉肚子也有助于帮助“唤醒”肠道 。
抓好排便两大时间点
推荐抓住晨起和餐后2小时内排便 。
一是晨起的起立反射可促进结肠运动,有助于产生便意;二是进餐后胃窦扩张、食物进入十二指肠诱发的胃结肠反射和十二指肠结肠反射均可促进结肠的集团蠕动,产生排便反射,有利于成功排便 。
此外,蹲位排便可缩短排便时间,改善排便费力 。当然,比较严重的排便困难,还是需要及时就医改善的 。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有助于改善排便频率、粪便性状和结肠转运时间等 。膳食纤维的摄入推荐量为20~35克/天 。
粗粮、带皮水果、新鲜蔬菜都是膳食纤维好来源,如芹菜、白菜、黄瓜、西瓜、猕猴桃、苹果、香蕉等果蔬,玉米、地瓜、小米等粗粮 。
适当补充益生菌
健康的成年人肠道栖息着 1014 个细菌,其中正常的益生菌处在动态平衡当中,它们发挥着各种各样的有益作用 。一旦生态平衡受到迫害,可能加重亚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发生 。因此,保证肠道益生菌平衡非常重要 。
来源:杭州市第一医院、健康杭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