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脑供血不足|记住三点,慢性脑供血不足可防可逆

慢性脑供血不足|记住三点,慢性脑供血不足可防可逆
文章图片

文/任禄维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
什么是脑供血不足
你是否注意到 , 生活中有很多人特别是中老年人经常反复出现头晕、头昏、头痛的症状 , 并且还有心烦、耳鸣、急躁易怒、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如新近发生的事却记不住)等情况发生 , 国际医学界将由各种原因导致大脑出现慢性的、广泛的供血不足 , 引发脑部缺血缺氧而出现一系列脑部功能障碍临床表现的疾病 , 称之为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 。
慢性脑供血不足最早是在1990年由日本医学家提出来的 , 其发病率很高 。据统计 , 中老年人群中有2/3的人患有慢性脑供血不足 , 属中老年人的多发病 。国内外医学家经大量研究还发现 , 在老年痴呆症和脑梗死的发病前期都曾长期有慢性脑供血不足的存在 。
如果对慢性脑供血不足不及时进行治疗 , 那么还可能引起老年痴呆症和脑梗死的发生 。因此 , 慢性脑供血不足被称作是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隐形杀手” 。
中老年人为什么是脑供血不足的主体人群
可以说脑供血不足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 一般在45岁 , 特别是60岁以上的人最多见 。究其原因 , 人脑的血流量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少 。儿童时期脑血流量大约为100毫升(100毫升/100克脑组织) , 成人为50毫升(同前) , 而健康老人只有35毫升(同前) 。
如果他(她)们患有“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也将伴有血液黏稠度增高、加速脑血管硬化、狭窄 , 脑血流阻力增大 , 脑血流量更加减少;此外 , 颈椎病及颈项软组织病变(如肌筋膜炎)也是引起脑供血不足的常见因素之一 。多数老人追诉脑缺血症状的病史已有数月甚或数年之久 , 已是慢性脑供血不足 。
不过这种老人和成人血流量的比分只是统计学上的概念 , 因脑血管的供血功能具有充分的代赏濳力 , 故此“比分”绝不是人的记忆、思维与年老而同步的铁律 。
除了中老年人群之外 , 胖人在夏季尤其要小心脑供血不足 。夏日炎热 , 高温燥热 , 是许多疾病的高发季节 , 也是胖人最难挨的季节 。胖人在夏天要特别注意降低心脑血管周期性缺血程度 。因为胖人的血管壁上沉积着大量脂肪 , 血液中也有大量脂质斑块 , 容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 , 加剧血管堵塞 , 影响体内血循环速度 , 减缓新陈代谢 , 增加心脏负担 , 使心脑血管供氧能力下降 。
脑供血不足的症状及确定
慢性脑供血不足|记住三点,慢性脑供血不足可防可逆
文章图片

1.年龄 。多为中老年 , 平均年龄为45岁 , 老年比中年更多见 。
2.脑症状 。头晕眼花 , 有时发生一过性眩晕(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头沉重、涨痛;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 , 间或耳鸣等 , 严重时尚有步态不稳 。
3.眼症状 。眼胀痛、懒睁眼、雾视(眼花)等 。
4.耳症状 。耳鸣、耳“闭气”及(或)听力减退 。
5.平衡障碍 。早期不明显 , 中晚期常有步态不稳 , 行走缓慢 , 举止力不从心 。
6.睡眠不好 。多数入睡难、多梦早醒 , 白天疲乏无力 , 也有少数反而贪睡 。
如果有明显的脑症状及“三高”、眼底动脉硬化、有时可闻及脑灌注动脉的血管杂音等 , 就可以判定为脑供血不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