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东阿阿胶亟待回血( 二 )


解决技术及效率问题后,刘维志的妻子章安又做了另一件极具价值的事情 。
为保证产品质量,她用三年时间,从头到尾跟踪生产全过程,事无巨细记录下阿胶生产的每一个细节 。最后,她把数年来的记录和化验结果写成了两本书——《阿胶生产工艺操作规程》和《阿胶生产岗位操作法》 。书中首次完整记录传统阿胶生产工艺,后来被定为“国家级保密工艺” 。
消费|东阿阿胶亟待回血
文章图片

1980年之前,每年阿胶年产量只有12吨,由国家统一调拨 。刘维志夫妇则将阿胶工艺提升到全新高度,带领阿胶厂从家庭作坊真正迭代为现代企业,产量也翻着番往上升 。
1993年,东阿阿胶厂由国有企业改组为股份制企业 。1996年成功上市,年产量占全国75% 。
而就在刘维志夫妇和管理层满怀期待实现MBO之时,2004年9月,华润集团忽然成为公司终控制人,创业者的持股梦想最终夭折 。
彼时,65岁的刘维志和61岁的章安,共同掌控东阿阿胶已有数十年 。随着大股东华润集团的空降,强势资本迅速改变了格局 。
2006年5月22日,刘维志和章安分别辞去东阿阿胶董事长及总经理职务 。入主公司两年多的华润集团,获得对东阿阿胶的实际控制权 。
将东阿阿胶发展壮大为年销售收入近10亿元上市公司的“阿胶教父”,自此谢幕 。
“神话缔造者”的隐退失去了“灵魂人物”的东阿阿胶,遇到了发展过程中的第一个“危机”:东阿阿胶的未来怎么走?
客观而言,在刘维志夫妇离开之前,为迎合资本市场,东阿阿胶主动或被动收购了多家非主业企业,涉及医药商业、大豆蛋白、啤酒、医疗器件、印刷甚至水银体温计 。与同一时期的其他企业一样,做大做强之后走向“多元化”患上了“大企业病” 。
2006年,48岁的秦玉峰执掌东阿阿胶 。这位新掌门初中毕业后便进入东阿阿胶工作,从洗驴皮、泡驴皮学徒工干起,历任班长、科长 。
出于对企业的了解,秦玉峰上任之初就对公司给出16字评价:战略不清、业务多元、资源分散、增长乏力 。
不过,提出问题的秦玉峰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
此时,同在山东的另一家福牌阿胶,已经拿下了阿胶行业唯一“中华老字号” 。后者追随五粮液打法,沿着传统招商加盟路线,在中低端市场一路高歌猛进 。而在秦玉峰上任之时,阿胶产品大多销往农村市场,售价和利润均不高,是市面常见补品 。
消费|东阿阿胶亟待回血
文章图片

两者在下沉市场进行着惨烈厮杀 。
思前想后,秦玉峰决定聚焦主业开辟新赛道,学习“茅台模式”走“高端化”路线,并为此提炼出了一套“秦氏原理”:
其一,阿胶应该价值回归,走奢侈品路线 。
接手企业不久,秦玉峰便制定了“东阿阿胶的文化影响和价值回归工程”,从孙思邈、李时珍等名家中寻找药用价值;从曹植、李世民等人食用阿胶来寻找历史典故;从武则天、杨贵妃寻找养颜依据,最终得出“阿胶在古代十分珍贵,现在卖得太便宜”这一结论 。
一个清早,秦玉峰带着黑眼圈召集大家开会 。他说,昨晚翻阅资料时看到一条记录,阿胶在明朝就有商业流通,每斤三两二钱白银,折算到现在,相当于每公斤8000元到12000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