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一家民营火箭公司的“破”与“立”( 二 )


事实上,蓝箭酝酿中大型液体火箭,早在朱雀一号发射的前两年就已经开始 。在火箭动力选择时,蓝箭团队做了一个在当时看来有些超前的决定——跳过国内已经较为成熟的推进剂技术,直接攻坚下一代大推力液氧甲烷发动机 。
液氧甲烷发动机具有比冲高、推力大、冷却性能高、不易结焦积碳等优点,被誉为未来最适合商业航天的动力 。这项技术于上世纪60年代被提出,但直至80年代,它的优势才逐渐被世人所周知 。迄今为止,人类还没有实现液氧甲烷动力火箭的成功入轨 。SpaceX的“猛禽”发动机和蓝色起源的BE-4发动机,目前也处于研发阶段 。
2016年,北京某航天研究所的动力研发工程师唐牧星第一次听说蓝箭要研制液体发动机时,并不认为这事有多靠谱——从常识上来说,一款成熟可靠的火箭发动机不仅是设计出来的,更是通过反复点火试车测试出来的,这其中的时间和资金成本消耗巨大,一家初创的民营公司,显然不具备这个实力 。
2017年初的一个周末,在蓝箭动力团队当时的负责人葛明和的力邀下,唐牧星在北京亦庄的经开大厦里和张昌武见了第一面 。相对于期权高薪,他更好奇这位没有航天从业背景的创始人,到底是想讲故事,还是真心实意地想造火箭 。唐牧星试探性地问张昌武:

“做发动机最好是自建试车台,蓝箭有这个打算吗?”
让唐牧星颇感意外的是,张昌武几乎是毫不犹豫地回答:
“蓝箭一定会尽快自建试车台,再难也要建!”
自建试车台这个决定并非张昌武一时冲动,这个想法在他脑海里已经酝酿多时 。在之前和业内人士接触的过程中,张昌武就察觉到,当下的商业火箭行业普遍高估了设计,低估了制造 。他认为,谁先拥有了制造能力,谁才能在今后赢得更多的时间 。
两周后,唐牧星加入蓝箭航天,参与一款真空推力8.5吨的小型液氧甲烷发动机的设计工作 。这是蓝箭初步尝试的研制液体火箭发动机,但是当产品雏形设计出来之后,团队意识到这款小型发动机可能离预期目标相去甚远——支撑一枚运力较强的液体火箭,需要更大推力的发动机 。
此刻摆在蓝箭面前有两条路:
一条是继续以小发动机为基础,构建一款运力较低的液体火箭 。这个方案难度较低,可以快速做出一款过渡产品试水市场,风险是产品竞争力有限,并且会影响中型火箭的进度 。
另一条路则是对标SpaceX的梅林发动机,直接攻坚85吨级中大型液体发动机,构建中大型液体火箭路线 。这个方案可以尽快推动中大型火箭投入市场的速度,但也意味着资金需求和技术难度陡增 。
经过短暂的激烈讨论,张昌武很快做出了决定——蓝箭是一家商业航天企业,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而不是看现在“有一块钱,就做一块钱的事情” 。为了让技术团队安心研发,张昌武承诺:
“你们只负责技术,资金我来想办法!”
蓝箭的目标是做一款太阳同步轨道运力为4吨左右的中型液体火箭 。发动机和总体团队经过仔细论证,从火箭性能倒推发动机需求,最终锁定了研制一款真空推力80吨、起飞推力67吨的液氧甲烷发动机——2017年下半年,天鹊TQ-12发动机正式立项 。
投稿|一家民营火箭公司的“破”与“立”
文章图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