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新能源车的大航海时代( 三 )
在整车厂领域 , 国内的比亚迪、上汽、北汽等传统厂商或已走在了前列或在加速转型 , 而造车新势力蔚来、小鹏、理想等都已经赴美上市 , 今年来销量也屡创新高 。
总体来看 , 优越的产业供应能力和整车制造力都为国产新能源车企的后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
针对欧洲新能源汽车产品现状 , 爱驰汽车付强曾到过欧洲调研 , 他发现当地新能源车消费存在两大痛点 。
一是传统的电动车都以小车为主 , 但这不能满足部分居住在卫星城的多人口家庭的需求;二是以特斯拉model3和奥迪e-tron为代表高端电动车售价都在5万欧元以上 , 不满足政府的补贴要求 。
而相比于这些车企 , 中国车企生产的新能源车在性价比、车体大小、交互智能化等方面更具优势 , 也更能满足当地消费者多样化功能的需求 。
四大挑战虽然中国本土新能源汽车在研发能力和生产能力上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 , 但海外市场是一个从政策到消费者使用习都惯截然不同的全新市场 。
本土新能源车企想要顺利打开海外市场 , 仍需克服重重挑战 。我们认为其中有四大挑战摆在国产新能源车企面前 。
1.在出海过程中 , 首当其冲的便是欧盟准入门槛高的问题 。
欧洲对于汽车的准入标准要比国内严苛很多 , 进军海外市场的首要任务并不仅仅是在于设立海外销售公司 , 最大的难点还是在于要通过海外相关国家的各种标准 。
相较于国内 , 欧盟市场在安全、环保、技术等部分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而要获得进入欧盟市场的资格 , 车企必须获得WVTA欧盟整车型式认证 。
WVTA一般来说 , 包括机动车噪声、续航里程、碰撞安全、行人保护、电动车辆特殊要求、材料回收利用、紧急呼叫等43项整车测试项目 , 是对车辆电气单元、常规配置、车身及内饰材料、动力系统等核心零部件的综合性高标准检测 。
在通过整车型式认证的同时想要销售数量不被限制 , 还必须获得大批量准入许可 。大批量准入考核的内容也更加全面 , 多出了E-call、行人保护、材料回收三项测试 。
其中E-call系统用于紧急情况下车内成员的呼救 , 包含了信息技术;材料回收涉及209项材料 , 要求车企精心选材;行人保护则需要车辆设计和科技的共同配合 。
目前 , 国内新能源汽车获得欧盟大批量准入的企业只有爱驰汽车一家 。它不仅通过了欧盟的高要求 , 并且有很多的专利自持技术 , 包含三明治结构电池包、精细化电池管理系统、上钢下铝结构车身等等 。
2.获得准入后 , 要把握当地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也是一个不小的难题 。
为了提供更好的服务 , 在市场销售和售后服务网络的铺设以及充电网络的建设方面 , 中国品牌面临海外线上线下的推广宣传和充电网络建设投入资金压力大 , 车辆维修慢、维修难和维修成本高等痛点 。
消费级市场和工业级市场很大的不同就在于服务和渠道 , 以大巴车为例 , 可以直接卖出去一千辆车 , 然后派一个团队进驻服务 。卖消费级产品则不行 , 得先铺开渠道 , 建立4S门店 , 这是出货的基础 , 没有这些无法出货 。
目前 , 爱驰汽车通过与欧洲当地企业合作的方式成为了少数在欧洲形成完善的销售与售后服务布局的中国新能源车企 。
推荐阅读
- 智能汽车|北京产业转型:从“去叶留心”到发展“高”“精”“尖”
- 投稿|一度超越微信登AppStore榜首,但“元宇宙”社交也难逃“月抛”魔咒
- 投稿|陕旅饭店集团破产重整,昔日“混改模范”为何沦为反面教材?
- 投稿|疫情之下,本土自主设备如何突围?中国制造的投机主义和长期主义
- 投稿|即视角|出海正当时:欧美、东南亚、中东、拉美市场观察
- 投稿|“东南亚小腾讯”跌入谷底:受阻的业务飞轮撑不起千亿市值
- 投稿|员工行为几乎全裸?深信服“监控门”背后
- 投稿|信任危机?一场针对民族企业的商业“阳谋”
- 投稿|体量庞大,微软还能突飞猛进吗?
- 投稿|估值近百亿,从下沉市场走出来的书亦烧仙草,凭什么成黑马?